近日,大眾汽車在德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罷工挑戰,這場風波席卷了該公司在德國境內的10個工廠,涉及員工人數高達10萬。罷工的起因,是大眾汽車集團為降本增效,計劃關閉部分德國本土工廠、全員降薪并展開裁員行動。
作為歐洲汽車制造業的領頭羊,大眾汽車的這一決定無疑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引發了軒然大波。據悉,這是大眾汽車成立百年來,首次有意關停德國本土的工廠。在之前的談判中,大眾汽車與相關工會領導人的協商未能達成一致,工會方面因此決定通過罷工的形式,向大眾管理層施壓。
事實上,大眾汽車的這一舉措并非孤立事件。近幾個月來,包括奧迪、福特、Stellantis等車企,以及多家零部件巨頭在內的多家企業,已陸續宣布將在歐洲進行大規模裁員。這些企業紛紛尋求通過降低人力成本的方式,來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
當地時間12月2日上午,大眾汽車在德國的多個工廠同時爆發罷工。據媒體報道,這是自2018年以來,大眾汽車規模最大的一次罷工。工人們通過罷工的方式,抗議公司提出的關廠和裁員計劃。這一行動迅速蔓延至大眾旗下的多個工廠,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大眾汽車集團工會領導人表示,大眾計劃關閉至少3家德國本土工廠,裁員上萬人,并全員降薪10%。而工會方面則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臨時上調工資并存入基金、減少工作時間以及放棄未來兩年的獎金等,旨在節省成本并避免工廠關閉和裁員。然而,這些建議并未被大眾汽車所接受。
大眾汽車品牌負責人表示,關廠裁員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大眾汽車需要擺脫當前的困境,不能僅靠“治標不治本”的措施。他指出,大眾汽車的人力成本遠高于其他歐洲同行,需要在未來幾年內大幅削減。
在談判未能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罷工行動持續升級。德國金屬行業工會(IG metall)發起的罷工迅速蔓延至大眾旗下的多個工廠。罷工形式主要以“警告式罷工”為主,即每班次停工兩小時,以此向大眾管理層施加談判壓力。
面對罷工帶來的壓力,大眾汽車公司表示已采取措施盡量減少對客戶、合作伙伴以及工廠的影響,并計劃與工會展開新一輪談判。然而,如果談判無法達成一致,罷工可能會進一步升級,對大眾汽車的生產和盈利能力造成嚴重影響。
在這場風波中,歐洲汽車產業的利空消息不斷傳出。多家車企和零部件巨頭宣布裁員計劃,使得整個行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對這一挑戰,歐洲汽車產業需要尋求新的出路,以擺脫當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