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多個行業協會聯合發聲,針對美國新出臺的芯片出口管制規定,建議國內企業在采購美國芯片時持謹慎態度。這一呼吁迅速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事情緣起于美國將136家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并隨之發布了新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此舉對中國智能汽車產業鏈,尤其是芯片供應環節,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多家相關企業已對此作出回應,同時,業界也開始重新審視國內智能汽車芯片的現狀與未來。
提及智能汽車芯片,高通驍龍8155、8295以及英偉達Orin X芯片無疑是行業內的明星產品。這些芯片已廣泛應用于從經濟型到豪華型的各類新能源汽車中,其背后的高通與英偉達也因此在中國市場賺取了豐厚的利潤。高通在2024財年的營收與凈利潤均實現了顯著增長,中國市場更是其業績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高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對智能座艙需求的提升。高通不僅支持了眾多中國汽車品牌與車型,還構建了龐大的生態體系。與此同時,英偉達在智能駕駛芯片領域同樣表現出色,占據了國內智駕芯片市場的半壁江山。
然而,隨著智能汽車對車端算力的需求不斷提升,以及跨域融合時代的到來,高通與英偉達的業務開始逐漸重疊。高通近期發布的Snapdragon Cockpit至尊版平臺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平臺,分別針對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且兩者可以合并成一個SoC,滿足雙重需求。這一創新舉措吸引了梅賽德斯-奔馳和理想等車企的青睞。
面對國際形勢的復雜多變,中國企業對芯片技術的自主可控需求愈發迫切。此次四大行業協會的呼吁,本質上是在鼓勵中國企業加強芯片技術的自主研發與突破。事實上,國產汽車半導體芯片的獨立自研已取得初步成果。蔚來、小鵬、理想等車企紛紛下場研發芯片,其中蔚來自研的“神璣NX9031”智能駕駛芯片更是采用了先進的5nm車規工藝。
除了車企外,地平線、芯擎科技以及黑芝麻智能等本土企業也在芯片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矩陣,并獲得了越來越多整車企業的認可。華為更是憑借其智駕計算芯片,實現了高、中、低算力水平的全面覆蓋。
隨著本土芯片企業和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實現核心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從新能源到智能化,中國智能汽車產業正依托技術自立與自強,朝著汽車強國的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