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前夕,古風舞蹈《龍門金剛》的表演視頻刷屏朋友圈,舞者在龍門石窟大佛的注視下翩然翻飛,為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覺體驗的同時,也為發布者大象新聞視頻號帶來將近 5 萬的新增關注。
顧名思義,大象新聞以新聞為主,平時的10w+點贊新聞視頻不在少數,尤其是在今年河南暴雨期間,圍繞河南汛情每日上百條短視頻+ 24 小時不間斷直播報道,全國上百知名媒體對內容的轉播,讓大象新聞為更多人所識,短短十余天吸引了 7 萬新增粉絲。
但憑著文化類節目出圈,這也不是第一次了,端午時首發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賦》也被廣泛稱贊“絕美”,微信用戶自發點贊分享,其他公眾號也紛紛引用,截止目前共獲得1642. 0 萬播放、42. 8 萬點贊、35. 9 萬轉發。
如何保持每天發布80- 90 條新聞視頻、1- 2 場視頻直播的“高產”?如何利用視頻號本身特性加速傳播?如何打造百萬級轉發,千萬級播放的視頻?營長與大象新聞視聽部主管李潔敏以及運營團隊進行了深度訪談,有著 15 年資深媒體經驗的她分享了主流媒體對于運營視頻號的理解和看法。
180 萬轉發的視頻號爆款誕生記
大象新聞屬于較早一批入駐視頻號的主流媒體,自 2020 年 8 月 15 日注冊賬號,一年過去已收獲近 50 萬粉絲。
之所以選擇投入到視頻號創作中,源于河南廣播電視臺臺長王仁海的戰略布局——發揮全媒體優勢,融合傳播、轉型發展、有用有效。早在視頻號內測階段,他就預判到這個平臺的發展前景,并鼓勵大家積極入駐。因此,大象新聞率先入駐,小莉幫忙、民生大參考、都市報道等品牌欄目也紛紛開通了視頻號。方便快捷的轉發,讓優質內容更快的觸達用戶。
大象新聞能夠爆款頻出,其實這和大象新聞定位以及團隊構成密不可分,作為河南廣播電視臺的官方APP,大象新聞擁有全臺節目的新媒體版權,同時也承載著為全臺優質內容宣推的重任,其中集結河南廣電優勢兵力精心打造的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便是重點宣推項目之一,這也是為什么大象新聞在發布新聞的同時,還有傳播文化方向的內容。
今年 8 月 13 日,河南廣播電視臺七夕晚會“七夕奇妙游”展示了一段剛柔并濟的舞蹈《龍門金剛》,節目形式新穎,視覺效果驚艷,迅速引發了社交平臺上的討論。
緊隨節目播出,大象新聞視頻號以單條形式拆分發布了晚會所有節目,《龍門金剛》完整版成為了其中最出圈的視頻,如文章開頭的數據所示,轉發數高達 180 萬,朋友圈、微信群都有刷屏的現象。
大象新聞團隊內部對此進行過復盤:“一是節目本身就很好,這條節目長在了全國觀眾的審美上;二是大象新聞是臺里最大的視頻號,重點內容首發到大象新聞的視頻號,有助于全臺形成合力進行擴散傳播。三是精心運營,從文案到封面到評論互動缺一不可。”
最終,河南臺“七夕奇妙游”期間,以《龍門金剛》為首的 6 個晚會節目,以及同期發布的其他視頻內容,共同為大象新聞視頻號帶來了5. 7 萬新增粉絲。
同樣擁有出色表現的還有河南臺端午晚會“端午奇妙夜”中的《洛神水賦》,舞者將曹植筆下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曼妙身姿演繹得出神入化,大象新聞同步發布的完整版節目視頻也帶來了熱烈反響,最終視頻號在“端午奇妙游”期間實現了近 2 萬漲粉。
這背后自然少不了運營團隊的努力,大象新聞團隊一方面采用矩陣傳播的方式,臺內多個帳號形成合力傳播;另一方面結合視頻號的特點,充分利用私域流量帶動公域流量,在多個社群進行分發,帶動視頻的裂變,旨在讓更多用戶看到節目內容。
在傳播的過程中,我們又時常對節目中網友發現的小亮點進行跟進發酵,迸發新的靈感和新聞熱點,并抓住這個裂變機遇期,把大象新聞其他更多的視頻號內容通過置頂等形式展示給大家。
領跑河南,本地媒體出省
與其他視頻號賬號的啟動方式不同,大象新聞視頻號的第一批用戶并非通過公眾號引流,而是靠著穩定更新的一條條視頻內容累積起來的自然增長數據。
好在專業媒體擁抱短視頻平臺,上手幾乎沒有門檻,在大象新聞團隊的運作下,大象新聞視頻號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節奏,每天發布80- 90 條新聞視頻,1- 2 場直播,各個部門分工協作有條不紊,只為第一時間將消息傳達用戶。
“保證‘快速’的同時,‘三審三校’是最基本的,重點節目要提高審核級別至總監、臺長。我們是黨媒,是主流媒體,肯定要擔負起媒體人的使命,在新聞的選擇上,我們一直都處于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狀態——對事件的核實、對當事人的采訪、與視頻拍攝者/發布者的聯系,這方面的要求都很嚴格。我們要求所有的新聞都要標注清楚時間地點,所有的視頻要獲得拍攝者授權,要跟當事人核實清楚后才能發布,為的就是避免新聞失實。”
正是對熱點信息的把控與對求真務實態度的堅持,為大象新聞視頻號吸引了一群忠實用戶。目前大象新聞視頻號 50 萬關注者中男性占44.49%,女性占54.76%; 30 歲以上用戶占比 7 成。
大象新聞視頻號關注者年齡分布情況
年齡性別尚能理解,出人意料的是關注者的地域分布情況。作為一家河南本地媒體,大象新聞河南以外的關注者占比近 8 成,其中廣東用戶最多,占比12.1%,江蘇、山東、浙江、北京用戶占比約5%左右,其余省份占比在0.03%-4%區間。
而這樣的結果,恰恰是大象新聞團隊所期望并努力促成的。
大象新聞客戶端負責人郭士飛給團隊定下的目標是:大象新聞的所有帳號,都要做成領跑河南的狀態,而且要做成全國頭部。目前大象新聞在視頻號的影響力已逐步靠近目標,從粉絲量級到影響力,都名列前茅。
“大象新聞的logo是一個大象腳印,slogan是腳踏實地做新聞,事實上團隊也是這么做的,一個平臺一個媒體做得好不好,就看用戶的反饋。這個反饋不僅僅是數據,有多少人在看多少人點贊,而是在用戶心里,大象新聞是靠譜的,是值得信賴的,當遇到煩心事的時候,用戶會主動找大象新聞傾訴,這也是我們運營這么久最大的成就感。”
暴雨之下,恪盡職守新聞人
對河南來說,七月是艱難的,暴雨、洪災、疫情的多重打擊,讓人難以招架;對身處鄭州的新聞工作者而言,這個月過得更是不易。
7 月 20 日上午,鄭州開始下大暴雨,大象新聞整合全河南廣電的媒體資源,從上午 10 點開始直播,這是全網最早通過新媒體向外傳遞這次河南汛情信息的 24 小時不間斷直播,也是大象新聞歷時最長的一場直播,這場直播進行了 8 天,累計直播達 190 多個小時。
8 天里,所有記者輪番上陣直播,累到無法堅持,或是手機設備淋雨泡壞了才撤回臺里;編輯們也是主動留在單位徹夜值班,馬不停蹄的進行短視頻剪輯分發和直播拆條。
大象新聞記者吳紫翼在阜外醫院大院積水中進行直播
“當時的救援是刻不容緩,尤其到了 22 日和 23 日的時候,新鄉、鶴璧接連發生洪澇災害,突發大雨造成部分光纜中斷、大面積基站停電,手機沒有信號。有的人被困,還有的救援隊的救援設備損壞,急需增援,只能靠應急通信手段才能發出求助信息,特別不容易,作為媒體我們一刻不敢耽擱,要及時地把求助信息發布出去,這樣才能幫到更多人。于是,除了在外直播的人所有的編輯記者都留在單位,累了就在辦公室休息,那是大象新聞自上線到現在,晚上人最多的日子,沙發、椅子、幾乎能睡覺的地方都躺著人,為了節省時間,大家吃住全都在辦公室,連點外賣拿外賣都覺得浪費時間,一連吃了幾天的泡面,每個人都是連軸轉。
我們就在那樣的情況下堅持了七八天,很多人都是在那個時候認識大象新聞的,突然發現原來有這樣一個媒體、有這樣一群執著敬業的編輯記者,我們所有的賬號也是在那個時候有了一個飛速的增長,包括視頻號。”
7 月 20 日,鄭州暴雨,凌晨 4 點,為了能讓女記者休息好,男記者都在椅子上和地上睡覺
伴隨著大象新聞的報道,越來越多人關注到河南暴雨事件,包括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全國300+家媒體紛紛向大象新聞申請做直播信號分發。負責直播的記者將有直播需求的媒體拉進了群,隨時在群內同步直播流,“在當時那個情形,我們沒有想別的,沒有想要流量,沒有想要獨家、爆款,我們就是想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河南受災了,請大家幫幫河南,能幫一把是一把。后來看到那么多救援隊馳援河南,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來到河南,無數次破防,被感動得直掉淚!”
雖然運營“輕”了,但大象新聞這個名字在全國人民心中的份量無疑“重”了。 7 月 19 日- 7 月 30 日暴雨期間,大象新聞視頻號共計發布1800+個相關視頻,于 7 月 21 日取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2. 24 萬單日漲粉數。
情感共鳴,爆款視頻有跡尋
視頻號跟其他的短平快的平臺不太一樣,它是一個比較長情的平臺。
被問到視頻號與其他視頻平臺有何不同時,大家一致認為:“視頻號的傳播靠裂變,一傳十、十傳百,而且具有很長的長尾效應。一條視頻今天沒有火,可能明天、后天、大后天都還會有人給它點贊,在一個星期后甚至一個月后,只要這條視頻足夠好,都還有人在看、還有人在留言。”
而正是團隊成員們對熱點的敏感、對時效的把控、對真實的還原,造就了一個主要依靠用戶口碑“破圈”成長的大象新聞視頻號,精彩的內容促使著每一位關注者變得長情。“有些粉絲讓我們很感動,我們發的幾乎每一條視頻,他都會評論,偶爾遇到杠精,這些鐵桿粉絲還會站出來伸張正義,有了他們,視頻號評論區變得越來越正能量。我們也經常會回復大家,總之,我們和粉絲不是傳統媒體里我說你聽的關系,而是靠著一條條視頻來建立起溝通的朋友。”
最后,大象新聞團隊總結了一份爆款視頻創作秘籍,分享給大家:
邏輯簡單
新聞視頻要簡單易懂,讓用戶看一遍就明白視頻在說什么,即使是孩子老人也能理解,且千萬不要啰嗦,盡量不要用重復的鏡頭和同期聲,能短則短;視頻上的字幕不宜過多,否則會增加理解難度。
細節飽滿
爆款視頻,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必須得有一個觸動人心的細節。即便這個細節文案里沒說出來,用戶看視頻也能發現,發現后用戶八成會去看評論,看看別人是不是也發現了這個細節,用戶還有可能去留言去轉發,這樣就形成了傳播。
旋律合拍
在配樂選擇上需要特別用心,用戶經常會夸大象新聞的視頻卡點卡得特別好。這個卡點,不是說根據音樂的節奏來卡點,而是根據這個畫面的起承轉合以及情緒的轉折變化來進行旋律合拍。
情感共鳴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在視頻號里面,你要想打動別人,最重要的就是共鳴。獲得了用戶的共鳴,他才會去點贊、去傳播,去發到他的家庭群、朋友圈里,所以情感共鳴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任何一條新聞、一條爆款都必須要有情緒在里面。這個情緒,是開心也好、是憤怒也好、是自豪也好,無論如何都必須要突出一種情緒,而且這個情緒是要正確的,不能別人感受到這個事情都是悲傷的,而編輯感受到是歡樂的,這種不正確的情緒不僅不可能出現爆款,還會引起用戶反感,結果就是失去用戶。
*文內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