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汽車行業的寒冬加劇,多家國際知名汽車制造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日,全球排名第四的汽車制造商斯特蘭蒂斯和日產汽車紛紛曝出高層人事變動,而德國大眾汽車則因成本削減計劃引發了大規模罷工。
斯特蘭蒂斯集團近日宣布,其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已遞交辭職申請,并將由董事長約翰·艾爾坎領導的臨時執行委員會在選定新任CEO前負責日常運營。這一變動來得頗為突然,因為塔瓦雷斯的任期原本要到2026年初才結束。斯特蘭蒂斯由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與法國標志雪鐵龍合并而成,旗下擁有眾多知名品牌。然而,受美國庫存積壓和歐洲銷量下滑的雙重打擊,斯特蘭蒂斯今年的利潤大幅下滑。塔瓦雷斯雖積極推動電動化轉型,但斯特蘭蒂斯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仍持續下跌。這一變動不僅引發了市場的震動,更凸顯了歐洲汽車制造業在電動化時代面臨的挑戰。
與此同時,德國大眾汽車也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利潤大幅下滑,大眾計劃關閉至少3家本土工廠、裁員上萬人,并全員降薪10%。這一舉措引發了德國五金工會的強烈反對,并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了警告性罷工。在大眾的10家德國工廠中,有9家舉行了罷工,生產線陷入停滯。截至罷工當天下午,已有約6.6萬名大眾員工參與罷工。大眾汽車品牌首席執行官謝弗表示,工廠關閉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但公司仍在與工會進行談判。
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大眾、奔馳和寶馬在第三季度的營業利潤也大幅下降,較去年下降了近一半。高昂的生產成本使得德國汽車制造商難以跟上電動汽車領先者的步伐。上游供應商博世、采埃孚、大陸集團和舍弗勒也紛紛計劃裁員,以應對行業的困境。官僚作風、昂貴的能源價格和激烈的競爭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日產汽車同樣正經歷一系列危機。據報道,日產汽車首席財務官馬智欣預計即將離職,這主要是由于公司業績惡化。與此同時,日產汽車首席執行官內田誠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自內田誠上任以來,日產汽車的股價已下跌了47%,表現堪稱史上最差。國際知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也將日產汽車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確認其Baa3評級。日產汽車已宣布裁員9000人,并將全球產能減少兩成,以應對市場不景氣和高庫存等問題。有日產高管表示,該品牌正在尋找新的投資者,并只有12到14個月的生存期。
日產汽車當前的困境引起了日本媒體的廣泛關注。日本“鉆石在線”網站評論稱,馬智欣的離職可能被視為公司財務狀況陷入危機的信號,并導致股價進一步下跌。在日產汽車面臨的多重挑戰下,僅靠撤換CFO顯然無法平息危機。日產汽車業績惡化的主要原因是在美國和中國市場銷售不佳,這兩個市場的汽車銷量約占全球汽車銷量的一半。在美國,日產汽車無法跟上市場需求的轉變,而在中國,日產汽車在與本土車企的競爭中處于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