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眾汽車工人近日在德國九家工廠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罷工,以抗議公司提出的減薪和工廠關閉計劃。此次罷工行動發生在12月2日,是自2018年以來德國最大規模的一次工業行動。
罷工的導火索是大眾汽車為了應對產能過剩、競爭力下降以及財務壓力,計劃關閉部分德國工廠,并削減成本。早在9月,大眾就發布了相關聲明,表示將考慮關閉包括一家大型汽車制造廠和一家零部件工廠在內的德國工廠,這是大眾自1926年成立以來首次面臨關閉本土工廠的局面。這一計劃預計將在2026年前完成,同時伴隨著強制裁員。
面對這一嚴峻決定,德國大眾汽車工人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IG metall工會,作為德國最大的金屬行業工會,多次與大眾管理層進行談判,試圖阻止工廠關閉和裁員計劃。工會代表在談判中提出,工人不應該為管理層的失誤付出代價,要求加薪7%以保障工人的利益。然而,雙方在第一輪和第二輪談判中均未能達成協議,談判以失敗告終。
隨著談判的破裂,罷工的陰影逐漸逼近。在第三輪談判的前一天,IG metall提出了一個“可持續方案”,希望通過降低勞動成本和緩發獎金的方式,來換取工作崗位的保障。然而,大眾汽車方面堅持認為,為了削減高達40億歐元的成本,裁員和關閉工廠是不可避免的。這一立場引發了工人的強烈憤怒,最終導致了12月2日的罷工行動。
罷工期間,大眾德國境內的九家工廠停工兩小時,工人通過這一行動表達了對公司計劃的強烈反對。罷工不僅影響了大眾的生產計劃,也對公司的聲譽和財務狀況造成了進一步壓力。面對這一局面,大眾汽車管理層表示,將繼續與工會進行談判,尋求解決方案。
大眾汽車當前的困境并非偶然。近年來,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電動化轉型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大眾作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制造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銷量同比下滑2.8%,其中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幅度最大,達到10.2%。這一數據反映出大眾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不佳,也加劇了公司的財務壓力。
為了應對挑戰,大眾汽車正在加速電動化轉型,并計劃將中國安徽打造成第二個生產基地。然而,這一轉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時間和資源的投入。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大眾汽車需要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積極尋求新的增長點和創新路徑。只有這樣,才能有望扭轉當前的不利局面,重新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