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采取了一項關稅措施,然而,這一政策并未持續太久便遭到了撤銷。背后的原因顯而易見,歐盟若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中國同樣有能力對歐盟的燃油車實施同等反制,形成一種“以牙還牙”的局面。
從市場現狀來看,中國向歐盟出口的電動汽車數量,與歐盟對華出口的燃油車數量相比,存在顯著差距。更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出口至中國的燃油車價格普遍高于中國出口至歐盟的電動汽車,這意味著如果雙方相互加征關稅,歐盟將承受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實際上,中國在多個領域都擁有對歐盟實施反制的潛力,燃油車只是其中之一。例如,歐盟在稀土資源上高度依賴中國,其所需稀土的95%來自中國,還有97%的鋰和93%的鎂等關鍵資源也源自中國。一旦中國對這些資源的出口進行限制,歐盟將面臨嚴峻挑戰。
稀土作為眾多高科技產品的核心原料,在半導體、軍工、電動汽車電機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不僅是稀土資源大國,更是稀土開采和提煉技術的掌握者。相比之下,歐盟既缺乏稀土資源,又缺乏相關的開采和提煉技術。
鋰是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關鍵原料,而中國在鋰資源方面同樣占據優勢。中國鋰礦資源豐富,鋰加工能力占全球70%以上,并掌握了全套鋰的核心關鍵技術。歐盟在動力電池技術和鋰資源方面均存在短板,因此不得不依賴中國進口。
鎂作為輕量化材料的關鍵元素,在航空、航天以及眾多需要輕量化的高科技產業中都有廣泛應用。然而,歐盟在鎂資源和技術方面同樣不足,難以滿足自身需求。
除此之外,中國在全球銻、鎵、鍺、鈀等稀有金屬以及芯片制造用的硅的生產和出口方面也占據主導地位。無論是歐盟還是其他國家,都高度依賴中國的這些資源。因此,中國在對歐盟實施反制時擁有多種手段,這無疑讓歐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面對這一現實,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談及此事時顯得頗為無奈。她意識到歐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之深,已經超出了之前的預期。這無疑給歐盟未來的戰略決策帶來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