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州車展上的一則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小米汽車旗下的SU7車型,在一周內新增鎖單量超過6000輛,這一數字讓小米公司既驚訝又欣喜。
驚訝之處在于,小米目前手頭已有大量未交付的車輛訂單,新增的6000輛訂單無疑將進一步拉長交付周期,據估算,新的訂單可能需要等待半年以上才能交付。然而,令人欣喜的是,盡管等待時間較長,小米SU7依然受到了眾多粉絲的追捧,他們愿意耐心等待,只為擁有一輛小米SU7。
自小米SU7發布以來,該車型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產能遠遠跟不上訂單的增長速度。在剛開始交付時,小米的月產能還不足1萬輛,然而,僅在發布后的27分鐘內,訂單量就突破了5萬輛,24小時內更是接近9萬輛。據稱,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鎖單量迅速攀升至10萬輛以上。
面對如此巨大的訂單量,小米不得不加班加點生產,甚至改為兩班倒模式,以提高SU7的產能。經過努力,6月份時,小米首次實現了月交付量1萬輛的突破,而在10月份,月交付量更是達到了2萬輛。小米SU7的下線速度也在不斷刷新紀錄,第1萬輛僅用43天下線,第2萬輛72天下線,第10萬輛則在第230天下線。
然而,盡管小米在不斷提高產能,但仍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在小米APP上預訂SU7的消費者,至少需要等待5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提車。按照目前的月產能2萬輛來計算,小米仍然還有超過10萬輛的訂單等待交付。
事實上,小米汽車所面臨的產能問題,并非個例。特斯拉在Model 3車型熱銷時,也曾遭遇過產能地獄,交付周期一度延長至6到9個月,引發了用戶的不滿。同樣,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在初期也經歷了產能不足、交車困難的困境。問界汽車從M5到M7再到M9,也均因訂單過多、產能跟不上而備受吐槽。
如今,雷軍和小米汽車正在經歷前輩們曾經走過的路,面對產能這個難以規避的雷區。在汽車推出之前,誰也無法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和產能規模,因此,對于一開始就火爆的新勢力們來說,產能問題幾乎是無法避免的。無論是馬斯克、余承東還是雷軍,都只能將前輩們嘗過的痛苦再嘗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