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激光雷達應用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最新數據,15萬元以上價位的新能源車型中,激光雷達的滲透率已經超過24%,而在頭部新勢力品牌中,這一比例更是接近60%。這一趨勢表明,激光雷達已從最初的小眾產品逐步轉變為智能化車型的標配,其市場地位日益穩固。
然而,隨著端到端方案的不斷發展,純視覺方案在特定場景下的表現也愈發亮眼,如障礙物識別和交通環境理解等方面,均展現出一定的可行性。這一變化使得部分車企開始重新審視激光雷達的必要性,特別是在成本和技術成熟度等方面的考量下。
價格昂貴是車企放棄激光雷達的首要因素之一。高昂的采購成本導致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在售價上難以親民,從而限制了其市場普及率。激光雷達技術的成熟度、供應鏈的穩定性以及與現有智能駕駛系統的兼容性等問題,也影響了車企的決策。盡管如此,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領域,尤其是L3及以上級別的系統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精確的測距、高分辨率成像和對復雜環境的高度感知能力,是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關鍵。
為了普及高速NOA功能,國內部分品牌車型選擇了放棄激光雷達,轉而采用純視覺+端到端方案。同時,低算力域控的價格優勢也成為車企在成本權衡上的考慮因素。然而,從安全冗余度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純視覺、端到端還是大模型方案,都仍處于驗證階段。因此,在短期內,激光雷達依然是部分市場的剛需。
激光雷達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在不斷變化。近日,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這兩家龍頭企業相繼發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的財報。從銷量來看,速騰聚創在前三季度總銷量上領先于禾賽科技,且增長速度也更為迅猛。兩家公司均以ADAS激光雷達為主打產品,但速騰聚創的合作伙伴數量更多,價格也更實惠。在營收方面,禾賽科技在第三季度實現了5.4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1%,而速騰聚創的收入則為4.08億元。盡管速騰聚創在銷量上領先,但禾賽科技在毛利率和研發費用上表現更佳。
在合作伙伴方面,禾賽科技與90多家海內外企業達成了合作,并與20家國內外汽車廠商的75個車型達成了量產定點合作關系。速騰聚創則與28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92款車型達成了量產定點訂單,并與排名前5的汽車品牌中的4家確立了合作關系。速騰聚創在機器人領域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合作伙伴數量已突破2600家。
展望未來,兩家公司均對激光雷達市場持樂觀態度。禾賽科技預計將在第四季度再次實現盈利,并計劃將關鍵產品的價格下調一半至200美元,以推動激光雷達在電動汽車中的更廣泛應用。速騰聚創則預計第四季度將有更多搭載其激光雷達的車型量產,并在ADAS和L4自動駕駛方向上均有望帶來新的業務增長。同時,速騰聚創還看好機器人領域的市場前景,認為這將是一個更大的業務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