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正在蓬勃興起!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報告,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的38.6%,位居世界第二。特別是產業數字化,規模高達數字經濟的80.9%,已成為支撐我國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在今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明確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有著“混合云第一股”之稱的青云科技也正不斷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青云總結了兩個關鍵詞來代表青云現在的優勢、未來的愿景和趨勢:一個是云原生,另一個是產業數字化。
從青云的視角來看,青云更愿意把第一個關鍵詞“云原生”作為對IT價值的定位。青云指出,早期的IT,無論是軟件、硬件,還是系統,其角色都是用來支撐業務的工具,對企業業務流程的改造和影響并不大,主要是讓業務效率更快、質量更高。到了互聯網時代,IT與業務開始逐漸融合,對業務流程帶來的改變越來越多,如電商,這時的IT就是業務,業務就是IT。而到了云原生時代,“IT應該全面引領業務,IT與業務完全融為一體,所有業務過程都將以數據的形式沉淀下來,所有的業務邏輯都將以應用的形式映射到數字世界里。”
青云強調,在云原生時代有兩個要素是必須關注,也必須解決的:
首先是數據。當數據成為最核心的資產時,很多業務流程和做事的方法論都發生了變化。當所有業務都IT化以后,必將出現新的方法論、新的應用架構,甚至新的形態。舊的軟件工程將被顛覆,IT開發新流程、新規范、新形態、新技能、新工具都將浮上臺面,企業必須做好準備。
其次是面迎新應用開發。甘泉表示,這是青云展開云原生布局的初衷,青云沒有像很多互聯網企業一樣,把很大規模的分布式架構直接拆下來當云平臺,而是很系統地思考了企業級云計算需要什么樣的架構、功能,怎樣完成迭代,讓體驗越來越好。KubeSphere容器平臺是青云最核心的平臺之一,它正逐漸成為一個越來越開放、靈活的框架型平臺,既能幫助用戶實現基礎的平臺級能力,又能很好地滿足擴展性。
談到第二個關鍵詞“產業數字化”,青云一直和傳統產業銜接得非常緊密,從早期服務的金融行業逐漸擴展到各個行業的大客戶和大型國企。這些企業轉型的第一步都是先把資產全部數字化,然后基于數字化的能力做流程改造和創新。青云在服務客戶的一線作業中一步步摸索,才提出了“云、網、邊、端”一體化架構。隨著基礎架構逐漸成型,青云還打造了IoT平臺,幫助用戶把核心資產數字化,進行業務改造。未來青云將繼續投入“云、網、邊、端”,不斷迭代各個板塊的能力,并與所有行業做深度、場景化合作,幫助整個產業實現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