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知名企業縱目科技被曝出遭遇經營困境,引發業界廣泛關注。據稱,該公司已召開全員大會,宣布從本月起暫停發放員工工資,轉而僅提供基本生活費,但五險一金將繼續正常繳納。這一消息迅速在網絡上發酵,縱目科技“停薪”傳聞四起。
據知情人士透露,縱目科技在全員大會上確實傳達了這一決定,并表示公司目前正面臨業務未達預期的挑戰。然而,該人士也透露了一個積極信號,即有一家國資企業正在與縱目科技洽談一筆數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有望在年底前到賬。年底還將有部分應收款到賬,屆時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或將有所改善。
縱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國內較早涉足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之一,專注于環視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在與一汽紅旗、長安汽車等多家國內主流主機廠商建立量產合作關系后,縱目科技逐漸發展成為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佼佼者。然而,盡管在業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縱目科技的IPO之路卻頗為坎坷。
早在2017年,縱目科技就曾登陸新三板,但僅數月后便宣布摘牌。此后,縱目科技轉戰科創板,并于2022年遞交IPO申請,但最終在2023年9月撤回。今年3月,縱目科技再次向港股遞交IPO申請,但遺憾的是,由于招股書滿6個月后未能通過聆訊,其港股上市申請于9月28日失效。三度遞表IPO的艱辛歷程,無疑反映了縱目科技在發展過程中的曲折與不易。
盡管在IPO之路上屢遭挫折,但縱目科技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仍然不容忽視。根據招股書披露,縱目科技在中國乘用車自動泊車解決方案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市場份額達到4.9%。同時,公司在新能源車無線充電系統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等領域也不斷拓展業務范圍。
然而,業務的擴展并未能及時帶來業績的增長。招股書顯示,縱目科技近年來營業收入雖然有所增長,但虧損額卻逐年擴大。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別虧損4.34億元、5.88億元和5.64億元,累計虧損近16億元。這主要是由于公司在研發投入上投入巨大,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除了業績虧損外,縱目科技還面臨著技術人員離職的困境。據招股書顯示,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數量有所減少,部分核心技術人員已離職或退出員工持股平臺。這無疑對縱目科技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造成了一定影響。
然而,面對困境,縱目科技并未放棄努力。近期,公司宣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并行推進智駕、蠶叢機器人兩大業務線。今年1月,縱目科技正式宣布其子公司蠶叢機器人成立,并推出L4級無人駕駛能源機器人“閃電寶(FlashBot)”,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智能充電服務。這一舉措被視為縱目科技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一次重要轉型和嘗試。
縱目科技還在管理層方面進行了調整。今年11月,蠶叢機器人宣布任命陳剛為合伙人及創新事業部總經理,全面負責創新與生態運營業務。這一任命被視為縱目科技在管理層方面的一次重要變革,有望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