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正愈演愈烈,不僅車企之間競爭激烈,其背后的供應商也未能幸免。據多方了解,供應商們每年都要面對被稱為“年降”的降價談判,這一慣例在產業鏈中尤為顯著。
大型和品牌型供應商在談判中往往擁有更多話語權,而小型供應商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和汽車后市場的盈利機會,則常常不得不選擇降價。一家乘用車座椅供應商透露,其業務正處于上升期,客戶訂單量持續攀升。然而,也有供應商表示,車企之間的價格戰已使他們逼近盈虧臨界點。
近期,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10%的郵件截圖在網絡上廣泛流傳。比亞迪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增強其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力。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回應稱,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行業慣例,并非強制要求,雙方可協商推進。無獨有偶,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也向供應商提出了降本10%的目標,表明“卷成本”將成為2025年汽車行業的主旋律。
供應商們表示,在“年降”的談判中,車企通常會系統性地考量,根據供應商的降價措施給予更多市場份額。例如,某車企在需要十萬套汽車記錄儀時,會根據供應商的降價意愿調整供應比例。而對于大型品牌型供應商,車企的議價空間較小,雙方簽訂的合同更像是對賭協議,新款車型的銷量無法預計,供應商需承擔一定的風險。
蓋世汽車的調研數據顯示,74%的行業人士表示,2023年車企提出的降本要求明顯提升,超半數企業被要求“年降”幅度在5%到10%。面對車企的壓力,供應商們往往會向更上游的供應商轉移壓力。然而,部分供應商表示,他們已經很難向上游繼續傳導壓力,特別是在產業鏈的上游環節,降價空間越來越小。
盡管如此,在受訪的車企供應商中,多數仍處于盈利狀態。某乘用車座椅供應商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乘用車市場正處于放量階段,他們的業務也在上升,客戶訂單量不斷上升。然而,這些供應商也擔心行業未來的情況,認為車企之間的價格戰將使他們逼近盈虧臨界點。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集團宣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5500人,以應對汽車行業面臨的嚴重產能過剩和加劇的競爭壓力。這一舉動進一步加劇了供應商們對未來生存狀況的擔憂。
隨著車企之間更大規模的價格戰一觸即發,供應商們明年的生存狀況將備受關注。他們將如何應對這場價格戰帶來的壓力,以及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盈利,將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