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汽車進口市場經歷了一系列顯著變化。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汽車進口量僅為58萬輛,同比下降9%,預計全年進口量將達到70萬輛,這一數字比去年減少了10萬輛,與十年前的143萬輛相比,更是減少了73萬輛。
回顧2014年,我國汽車銷量高達2349.19萬輛,盡管當年進口車數量龐大,但也僅占國內汽車總銷量的6%。然而,這6%的市場份額卻不容忽視,因為進口車多為豪華車型,不僅代表著品牌的“純正血統”,還引領著國內汽車消費的風向標。
那么,為何如今進口車不再如往日般受熱捧呢?一方面,國際汽車品牌逐漸加大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力度。以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重要性為背景,寶馬、奔馳等國際品牌紛紛將更多車型引入中國進行國產。例如,寶馬自2022年起在國內生產寶馬X5L,不僅車身尺寸加長,還引入了更多符合國內消費者需求的配置,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乘坐舒適性和豪華感。國產版寶馬X5L因此比進口版便宜了約10萬元,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數據顯示,今年7月,國產化的寶馬X5銷量幾乎是同期奔馳GLE的兩倍。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崛起也對進口車市場形成了巨大沖擊。2024年10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了193.1萬輛,占據了乘用車市場總量的70.1%,首次突破70%大關。與此同時,德系、美系、日系、韓系品牌的市場份額均有所下降。以問界M9為例,自2024年4月開始規模交付以來,連續7個月成為50萬以上價格區間的月度銷量冠軍,上市10個多月累計訂單量已突破18萬臺。
過去,進口車常常以純進口為賣點,肆意加價銷售。雷克薩斯甚至被冠以“加價王”的稱號,在2015年的巔峰時期,其熱銷車型幾乎全都需要加價才能提車。然而,隨著自主品牌的不斷崛起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雷克薩斯等進口車品牌也不得不調整銷售策略,部分車型從加價轉向降價促銷。
自主品牌的崛起不僅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選擇,還打破了進口車市場的壟斷格局。中國消費者不再被迫接受高昂的加價費用,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車型。
以問界M9為例,其成功不僅在于產品的卓越性能和高品質,更在于其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能力。這種能力正是自主品牌不斷崛起和發展的重要支撐。
進口車市場在中國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隨著國際品牌本土化生產的推進和自主品牌的崛起,進口車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下降。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他們將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同時也將不再被迫接受高昂的加價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