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亞迪官方證實了此前流傳的一則消息,即公司曾向部分供應商發送郵件,建議其降低成本10%。據內部知情人士透露,這一降本計劃是按照不同領域逐步推進的,首批受到郵件的供應商主要集中在電控和傳感器領域,數量達到數十家。未來,比亞迪可能會將這一要求擴展至其他領域的供應商。
國產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資金壓力日益凸顯,這一舉措被視為比亞迪在應對市場挑戰時的策略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公開了一張圖表,對比了各大新能源汽車品牌對供應商結款賬期的長短,進一步揭示了行業內的資金流動狀況。
比亞迪高管陶琳對此表示,與供應商建立共生共贏的關系至關重要。她強調,通過技術創新和效率提升來降低成本,才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之道,這不僅有助于行業的繁榮,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然而,國產新能源汽車供應商們面臨的壓力遠不止于此。從圖表中可以看出,作為這一行業的參與者,他們的經營環境似乎并不輕松。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和激烈競爭,他們需要不斷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一個新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新能源汽車是否應該恢復繳納養路費?在過去,燃油車的養路費是通過燃油稅的形式征收的,但新能源汽車并不使用燃油,因此沒有繳納這一費用。這導致公路養護費用的缺口逐年擴大,已經對公路養護工作造成了巨大壓力。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討論對新能源汽車征收養路費的可能性。考慮到新能源汽車的聯網運行特性,如果恢復收取養路費,可能會采用更加精細化的計費方式,如按量、分時、分路等。
對于這一提議,社會各界反應不一。有人認為,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應該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既然新能源汽車使用了公共資源,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費用。這一問題的討論和解決,將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同時,也有人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建議。鑒于新能源汽車的行駛數據可以被精確記錄,如果恢復收取養路費,可以借鑒手機流量的計費模式,根據車輛的行駛里程、行駛時段和行駛路線等因素進行精細化計費。這樣既能確保公路養護費用的公平征收,又能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