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充電時間長一直是車主們的一大痛點。然而,隨著共享式換電站的出現,這一難題在巴中市得到了有效解決。近日,記者探訪了巴中市首座投入使用的共享式換電站,親身體驗了這一新興能源補給模式的便捷與安全。
這座共享式換電站位于巴城白云臺,外觀簡潔,僅有一間板房大小。然而,其內部卻配備了先進的換電設備,能夠在兩分鐘內完成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更換。在換電高峰期,數輛新能源出租車正有序排隊等候換電。
記者觀察到,換電過程全自動化操作,駕駛員只需通過手機小程序即可完成換電申請和支付。車輛駛入換電操作臺后,底盤被升降臺升起,機械臂迅速拆下舊電池并輸送到一側的電池倉,同時另一側電池倉自動輸送一塊新電池,機械臂再將新電池安裝到車輛上。整個過程行云流水,用時僅約一分半鐘,加上駕駛員操作手機的時間,兩分鐘內即可完成換電。
巴中公用能源有限公司生產運行部經理劉朝陽表示,共享式換電站的最大優點在于快速和便捷。該換電站全天24小時運行,最快一小時內可完成36次換電,極大縮短了駕駛員的等待時間。相比傳統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方式,換電模式在效率上有質的飛躍。
在費用方面,共享式換電站也頗具優勢。不同于按充電量計費的方式,換電站按照行駛里程計費,每公里僅需0.26元。這意味著,無論車輛型號、重量或駕駛員使用習慣如何,換電費用都僅與行駛里程相關。例如,換電后行駛200公里,費用為52元;若因使用空調等因素導致耗電量增加,一塊電池只行駛100公里,則費用為26元。這一價格相當于傳統燃油汽車油耗費用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共享式換電站還具備顯著的安全優勢。新能源汽車在充電過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而換電站則通過智能設備對電池進行快速檢測和保養,確保電池在恒溫狀態下充電。即使在高溫天氣下,電池倉的溫度也不會超過40攝氏度。一旦電池出現溫度異常,系統會自動報警提示,后臺工作人員會立即提醒值班人員處理,從而在最短時間內消除安全隱患。
這座共享式換電站不僅面向營運車輛,私家車同樣可以前來換電。作為巴中市國有企業,巴中公用能源有限公司致力于助力市民綠色出行。今年9月,該公司投資約1000萬元建成了這座全市目前唯一已投用的共享式換電站。該換電站可為多種車型更換電池,基本覆蓋市面上運行的主流新能源車型。目前,已有210余輛新能源車輛在該站換電,隨著巴城出租車不斷更新換代,預計將有更多車輛使用換電服務。
據悉,共享式換電站正在巴中市快速發展。位于通江縣的共享式換電站將于近期投入使用,而巴中公用能源有限公司正在巴城柳津橋下河邊廣場建設第二座共享式換電站,爭取年底前投入使用。這一新興能源補給模式的普及,將為巴中市的新能源車主帶來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