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一位消費者陳先生,在近期遭遇了一場購車風波。他原本以為自己以47萬元的價格購入了一輛三手賓利轎車,然而,在補辦機動車登記證書時,卻意外發現這輛車實際上已經轉手多達13次。
陳先生表示,他在購買這輛車時,車商明確告知他這是一輛三手車。然而,當他因機動車登記證書遺失而前往相關部門補辦時,新拿到的登記證書上卻顯示,這輛車的業務登記次數高達23次,轉讓登記次數更是達到了14次。這意味著,他購買的這輛車,在他之前已經歷了13位車主。
對于這一發現,陳先生感到十分震驚和憤怒。他認為,三手車和13手車在價值上存在顯著差異,車商在銷售時故意隱瞞了這一重要信息,對他構成了欺詐。然而,車商對此卻有不同的解釋。他們表示,在購買這輛車時,機動車登記證書上顯示的過戶次數確實只有3次,他們并沒有故意隱瞞車況。
據了解,機動車登記證書的頁數有限,當辦理的業務過多時,發證機關會將信息進行壓縮。過戶詳情頁面可能不會全部顯示,但會在登記證書的下方注明車輛的過戶次數。然而,在陳先生的這份登記證書上,并沒有顯示過戶次數。對此,原發證機關表示,過戶次數過多確實會被壓縮,但最后一頁都會標記次數。他們承認,如果登記證書上沒有顯示過戶次數,那么這是他們的工作漏洞,并承諾會對車主進行補償。
目前,陳先生仍在與車商和發證機關進行交涉,希望得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這場購車風波不僅讓陳先生對二手車市場產生了深深的疑慮,也引發了社會對于二手車交易透明度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