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內關于車企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比亞迪、上汽大通等企業被曝出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此舉引發了廣泛討論。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公司的一位高層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為這一話題增添了新的視角。
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于11月28日在微博上分享了一項關于特斯拉供應鏈管理的最新舉措。她透露,特斯拉對供應鏈伙伴的付款周期在2024年再次縮短,目前僅需約90天即可完成付款流程。陶琳還強調,上海超級工廠所使用的零部件中,超過95%均來自中國本土的供應商。
陶琳在發言中明確表示,盡管特斯拉為供應商提供了更快的回款速度,但這并不意味著產品價格的上漲。她解釋了特斯拉的成本控制理念,認為這既包括通過技術創新提高效率,也包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陶琳指出,豪華接待中心、廣告費用、高管辦公室等都屬于“不必要的花費”,尤其是因錯誤商業和技術決策而帶來的損失。
陶琳進一步強調,特斯拉在保障供應商利益的同時,也在研發和生產方面持續投入,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更高質量的產品。特斯拉2024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顯示,其單車銷售成本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約為25萬元人民幣。
回顧特斯拉的定價策略,陶琳曾表示特斯拉始終堅持從“第一性原理”出發,以成本為基礎進行定價。她認為,特斯拉價格的調整背后,是無數工程創新的體現。然而,特斯拉的價格策略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尤其是在頻繁降價后,一些新車主感到不滿。
特斯拉的降價策略,對那些剛剛提車不久的車主產生了直接影響。例如,在2023年1月特斯拉宣布Model 3和Model Y全系降價時,就曾引發了多地車主的維權事件。一些車主表示,他們在降價前一天提車,卻未能獲得任何補償。盡管有車主對此表示不滿,但特斯拉的降價策略也反映出其在銷量增長方面的壓力。
特斯拉在全球的銷量增長面臨挑戰。2023年,特斯拉全球共計交付了180多萬輛新車,但2024年前三季度僅交付了約130萬輛。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的銷量增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同比下滑,直到第三季度才有所回升。盡管如此,特斯拉的盈利能力依然強勁。2024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營收雖然略低于預期,但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7%。然而,特斯拉的首席財務官在業績會上表示,考慮到當前的經濟環境,四季度維持汽車利潤率將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