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正式簽署了延長合資合同協議,將雙方旗下的上汽大眾合資期限提前擴展至2040年。這一舉措標志著上汽大眾將成為跨國車企與中國企業合作期限最長的合資車企之一,書寫了中德經濟合作的又一佳話。
上汽大眾的故事始于1984年,那時中德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合資協議,使之成為中國轎車合資企業的先行者。桑塔納轎車的國產化不僅推動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崛起,還加速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現代化進程,使其成功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
此次續約是雙方的第二次攜手,將合作期限延長至55年。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表示,將在新興技術領域注入更多研發資源,深化戰略合作,共同開啟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合作的新篇章。這一決定不僅是對過去40年合作成果的肯定,也凸顯了中國市場在跨國車企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跨國車企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堅定信心。
中國汽車市場的規模與潛力不容小覷。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連續1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盡管業界對汽車產銷量的“觸頂”爭論不斷,但去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再次證明了其強大的市場韌性和活力。在全球汽車市場趨于飽和的背景下,中國汽車市場仍然是跨國車企競相爭奪的寶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發展,電動化和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的關鍵詞。中國不僅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還涌現出了一批造車新勢力和供應鏈新秀,如蔚來、小鵬、理想以及寧德時代等。這些企業的崛起,推動了中國汽車產業創新生態的構建,使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的重要中心。
寶馬和奔馳等跨國車企也紛紛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寶馬宣布將投資200億元擴建沈陽生產基地,計劃于2026年實現新車型的本土化生產。奔馳則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投資140億元,進一步豐富本土化產品陣容。德國三大車企的“真金白銀”投入,不僅體現了他們在中國市場深耕的決心,也表達了對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
然而,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和電動化轉型的快速步伐,跨國車企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傳統燃油車銷量下滑、電動車投入期盈利壓力等問題,讓跨國車企在華銷量和業績遭遇變數。但正如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所示,隨著電動車銷量規模的擴大,跨國車企終將跨越電動化盈利拐點。因此,加快電動化轉型步伐,與中方合作伙伴攜手共進,成為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