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2024年的前十月見證了令人矚目的增長。據統計,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攀升至2446.6萬輛和2462.4萬輛,同比實現了1.9%和2.7%的穩健增長。
回望歷史長河,1984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尚處于萌芽階段,私家車尚未進入尋常百姓家。這一年,上汽集團勇敢地邁出了合資合作的第一步,成為了國內首批合資車企的先行者。歲月流轉,直至11月26日,上汽集團與大眾集團攜手宣布,將上汽大眾的合資期限延長至2040年,續寫了雙方合作的嶄新篇章。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區業務掌門人貝瑞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新的合作協議將促使上汽大眾在新興技術領域獲得更多研發資源,更深入地融入中國產業生態,發揮本土創新能力。他強調,這將使上汽大眾能夠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制專屬產品,從而在智能網聯汽車時代占據領先地位。
回溯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上汽大眾無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983年,在上海大眾總裝車間內,七位工人憑借簡陋的工具,歷經一周的辛勤努力,成功組裝出第一輛國產桑塔納,這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次年,上海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與大眾汽車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了合資合同,開啟了中國汽車合資合作的先河。
盡管初期面臨生產條件落后、關鍵零部件無法自主生產的困境,但上汽大眾并未氣餒。他們積極引進國內頂尖汽車人才,同時邀請德方退休專家來華指導,形成了汽車人才梯隊,大幅提升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整體素質。通過引進供應商、協調專家支持等方式,上汽大眾迅速實現了國產化,到1993年,桑塔納的國產化率已高達80%,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國際標準的零部件體系。
進入新世紀,上汽大眾銷售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合資公司開始積極借鑒德國大眾的全球化經驗與成功模式,建設了功能完備的國內頂尖營銷網絡。如今,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擁有超過3500家經銷商,遍布全國,成為渠道覆蓋最廣的汽車企業之一。在產品線方面,上汽大眾不斷推陳出新,帕薩特、POLO、朗逸、途觀等車型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上汽大眾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領域也緊跟時代步伐,推出了ID.系列車型,建設了新能源汽車工廠,實現了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全面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新能源轉型的浪潮,產業格局正在重構。今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標志著我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在這場深刻的汽車產業變革中,上汽大眾以其深厚的創新底蘊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再次踏上了再創業的征途。他們推出了ID.純電家族,并在市場上取得了顯著成績,累計銷量已突破10萬輛大關。
上汽大眾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繼續拓寬合作邊界,攜手大疆車載等業界新銳,為途觀L Pro和帕薩特Pro等車型配備了前沿的智駕硬件,提供了更加貼合中國復雜路況的高階智能駕駛輔助體驗。根據規劃,至2030年,上汽大眾將推出18款全新車型,其中15款將專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在新能源領域,上汽大眾計劃持續擴大產品攻勢,推出全新的純電車型、增程版車型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進一步豐富其新能源產品陣容。尤為引人注目的是,2025年年中,AUDI品牌將率先推出其首款高端智能網聯電動車型,標志著上汽大眾在高端電動車市場的又一重大突破。而在燃油車領域,上汽大眾同樣聚焦于智能化升級,計劃推出產品力全面提升的途昂Pro,繼續在燃油車市場保持強勁競爭力。
汽車分析師林述成對上汽大眾的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中國市場規模龐大,為上汽大眾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上汽大眾在過去的40年間已贏得眾多消費者的認可,擁有廣泛的市場基礎,為其轉型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