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增程式電動車市場持續升溫,吸引了不少車企的加入,甚至包括之前對增程式技術持懷疑態度的合資車企。北京現代在這一趨勢中率先表態,其常任副總經理李雙雙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公司計劃在2026年推出增程電動車,這被視為現代汽車“十年中長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戰略規劃,現代汽車將致力于推出續航里程超過900公里的增程電動車,并計劃在中國市場實現量產。
北京現代并非唯一一家計劃推出增程式車型的合資車企。上汽大眾也宣布將加速產品攻勢,計劃在2026年至2030年間,在中國市場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包括2款增程式車型和3款插電式混動車型。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同樣表示,到2025年,公司將推出12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并明確表示將涵蓋增程式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10月,長安馬自達就已經推出了包含增程式動力的新車——馬自達EZ-6,售價區間為13.98萬至16.98萬元,最大綜合續航里程超過1300公里。這一系列動作表明,合資車企對增程式技術的態度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幾年前,增程式技術還曾被部分合資車企高管批評為“落后的技術”,并明確表示不會推出相關車型。然而,隨著燃油車市場份額的不斷縮小和純電車型市場的遲滯發展,合資車企開始重新審視增程式技術的價值。在燃油車銷量連年下滑,而電動車市場又難以打開的背景下,增程式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市場份額流失問題的有效途徑。
以北京現代為例,2016年,北京現代銷量達到114萬輛的巔峰,但隨后幾年在華銷量連年下滑。今年1至10月,銷量已下滑至13.4萬輛,不足2016年同期銷量的20%。盡管北京現代自2017年以來連續發布了多款純電車型,但市場表現并不理想,最終都以停售告終。與此同時,主流合資品牌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份額也在大幅下降,從2021年的45.6%降至28%,其中韓系車市場份額更是降至1.1%。
與此同時,新能源車市場卻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今年1至10月,新能源車累計銷量上漲至832.7萬輛,同比增長39.8%,占整體市場的比重已增至46.7%。然而,主推純電車的合資品牌表現卻相對乏力,新能源車滲透率僅為6.2%,遠低于自主品牌的74.6%。在燃油車市場整體下滑和純電車型表現不佳的背景下,合資品牌開始寄希望于混動車型市場,以實現絕地反擊。
插電式混動車,尤其是增程式電動車,目前正處于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至10月,增程式車型的增速為99.2%,遠高于純電車的19.9%和插電式混動車的74.7%。盡管增程式車型目前的市場份額還相對較低,但其增長潛力巨大。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增程技術在國內外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將對燃油車產生巨大影響。
隨著增程式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進入這一領域。僅今年下半年以來,就有小鵬、阿維塔、智己等品牌宣布布局增程式車型。這無疑將加劇市場競爭,而合資品牌的增程車型大多計劃在2025年和2026年推向市場,屆時能否吃到市場紅利,將變得充滿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