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內的成本管控話題再次引發關注,其中,特斯拉的表態尤為引人注目。
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11月28日在社交媒體上透露,特斯拉對供應鏈伙伴的付款周期進一步縮短,現已縮短至約90天。她強調,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95%以上的零部件均來自中國本土供應商,這些合作伙伴對特斯拉在中國乃至全球的成功至關重要。
陶琳還表示,特斯拉與供應商之間秉持同生共贏的理念,通過技術革新來實現增效降本,這樣的策略才能使企業走得更遠,推動行業繁榮,并為消費者提供卓越的產品。她進一步指出,快速回款給供應商并不意味著產品價格會因此提高,特斯拉通過技術革新和減少不必要的花費來控制成本。
在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特斯拉展示了Model 3、Model Y以及人形機器人等明星產品,展示了其在中國供應鏈方面的深厚積累。特斯拉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上海超級工廠每30秒就能下線一輛整車,零部件本土化率極高,前三季度交付新車超過67萬輛,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以上。特斯拉在中國已簽約超過400家本土一級供應商,其中60多家已進入特斯拉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陶琳發布的圖片顯示,部分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付款周期逐年延長,而特斯拉卻將付款周期從100天縮短至90天左右。她再次在微博上表示,成本控制的關鍵在于技術革新提升效率和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如豪華接待中心、廣告費和高管辦公室等。
特斯拉在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提到,單車銷售成本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約為3.51萬美元。特斯拉首席財務官Vaibhav Taneja表示,這得益于原材料成本、運費、關稅和其他費用的降低,以及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的推行。
在汽車行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價格戰,不少車企感受到了成本壓力,并開始向上游供應商尋求降價。近日,一封關于比亞迪乘用車2025年降本要求的郵件在網上曝光,要求供應商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比亞迪方面回應稱,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行業慣例,提出降價目標并非強制要求,雙方可協商推進。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迅猛,對零部件采購規模迅速擴大。2024年10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50萬輛,刷新了全球新能源汽車月銷量紀錄。同樣,上汽大通也被曝出向供應商致信要求降本10%,希望供應商在材料成本優化、生產工藝改進等方面提供支持,以提升復雜形勢下的生存能力。
從整個汽車產業來看,行業利潤率仍處于較低水平。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2024年前10個月,汽車行業利潤率為4.5%,低于下游工業企業6.1%的平均水平,且10月利潤率僅為4.1%,處于歷史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