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的汽車產業版圖上,一場激烈的競爭正在上演。作為這場戰役的核心,鄭州航空港區的比亞迪工廠正以驚人的速度生產著新款比亞迪宋L DM-i車型。自今年7月上市以來,這款車型首周的銷量便突破了萬輛大關,生產線上的繁忙景象成為了這里最真實的寫照。每50秒下線一臺新能源車,每3秒下線一支動力電池電芯,這樣的生產效率令人嘆為觀止。
比亞迪并非孤軍奮戰,上汽集團同樣在河南這片熱土上加大了投資力度。位于鄭州經開區的上汽鄭州產業基地,高效節能發動機二期項目廠房內,平均75秒就能下線一臺GS62H高效節能發動機。這款發動機被廣泛應用于新車型榮威D7上,為上汽在河南的布局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上汽乘用車鄭州分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河南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使得鄭州成為了上汽集團在全國最大的乘用車生產基地、數據基地和出口基地。
河南,這個曾經在傳統汽車產業中并不顯眼的中原省份,如今卻成為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星”。今年上半年,河南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產量和銷量分別達到了24.7萬輛和24.6萬輛,同比增長了369.6%和364.4%,遠超全國平均增速。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已經占到了河南汽車整車總產銷量的46%以上,這一成績令人矚目。
河南的崛起并非偶然。早在2023年,河南就將新能源汽車納入了重點培育的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條重點產業鏈之中。由省長親自擔任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鏈長,組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工作推進專班,及時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同年9月,河南又印發了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200萬輛,產量規模進入全國前三,產業規模邁上萬億級臺階。
在鄭州市,市長何雄在中國(鄭州)新能源汽車生態伙伴大會上宣布了鄭州的新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力爭達到150萬輛。這一目標對于剛剛突破30萬輛產量的鄭州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為了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河南在零部件配套上也下了大功夫。鄭州正在構建“鄭開汽車產業帶”,打造汽車及零部件千億級產業集群。目前,鄭州汽車的本地配套率已經提升到40%,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提升到60%以上,部分重點車型的本地配套率甚至將達到80%。河南已經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車、配套設備、物聯網的完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除了整車制造和零部件配套,河南還在動力電池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河南大力招商引資,打通了“材料—電池—整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寧德時代在洛陽打造的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如今已經成為寧德時代全球十三大生產基地之一。河南還形成了“鄭洛焦新”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帶,并建設了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為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輕量化成為了關鍵因素之一。河南作為能源原材料大省,正在著力培育新能源汽車和新材料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鋁基新材料是汽車輕量化的重要方向之一,河南已經打通了“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精深加工”全產業鏈,鋁基新材料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河南還在鎂基新材料上持續發力,鶴壁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鎂精深加工基地。
在消費端,河南同樣不遺余力地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通過大力推進汽車以舊換新、建設高速公路超級充電樁等措施,河南有效解決了車主的“充電焦慮”。同時,河南還在打造汽車文化IP、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以及提高新能源汽車出口便捷度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依托于新能源汽車等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優勢,河南的GDP在今年上半年重回全國第五。鄭州更是一掃過去的“疲態”,2023年GDP突破1.36萬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在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和中部省會城市中位居第一。這場汽車產業的中原逐鹿,河南無疑已經占據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