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灣畔,河北省秦皇島市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深厚的產業基礎,正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這座城市,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四十載風雨兼程,不僅積淀了豐富的開放經驗,更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加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展現出勃勃生機。
秦皇島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如今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世界的目光。不久前,一艘滿載6萬余噸巴西大豆的巨輪緩緩駛入,這些大豆將被運往金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進行深加工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金海糧油,自2001年建廠以來,便與巴西大豆結下了不解之緣,進口量逐年攀升,今年有望突破180萬噸大關。
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車輪企業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忙碌地操作著智能設備,生產著數以百萬計的鋁制汽車輪轂。這些輪轂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更遠銷海外。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從1988年起步的鋁車輪制造企業,如今已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鋁車輪和鋁制底盤零部件供應商,其技術創新能力尤為突出,率先在行業內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輪轂的無損探傷。
而在邦迪管路系統有限公司,一卷卷鋼帶經過精密加工,變成了直徑各異的鋼管,再經過涂層處理,最終成為燃油管或剎車管。這家外資企業,自落戶秦皇島以來,已發展成為供貨全球的制動燃油管路零配件公司,其在國內汽車市場的份額更是高達50%以上。
秦皇島的產業發展,不僅限于傳統制造業。在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裝備制造領域,這座城市同樣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這家為航天器提供特殊保護的玻璃制造企業,已連續20多年為國家航天工程配套玻璃產品,累計提供特種玻璃超過1500萬片。而在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趕制著“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機組的蒸汽發生器,其產品已覆蓋國內外20多家核電站。
除了工業領域的蓬勃發展,秦皇島的文化旅游業同樣令人矚目。山海關老龍頭,海浪拍打著入海石城,澄海樓前游客如織,長城的雄偉與大海的遼闊在這里交匯。而正在建設中的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將成為海內外游客了解長城文化的重要窗口。秦皇島港西港區,這個曾經以煤炭運輸為主的老港區,如今已華麗轉身,成為集歷史與現代創意于一體的西港花園景區,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打卡。
秦皇島國際旅游港,這座正在加速建設的港口,不僅是秦皇島推進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發展的示范區,更是這座城市去“煤”增“美”,打造城市“新名片”的重要舉措。在這里,帆船愛好者們可以盡情享受海上運動的樂趣,而“西港杯”京津冀帆船邀請賽等賽事活動的舉辦,更是進一步提升了秦皇島的國際知名度。
如今的秦皇島,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加創新的精神推動發展。在追“新”逐“美”的道路上,這座城市正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