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一場針對上游供應鏈的降價風暴正在醞釀。近日,行業內外廣泛關注到,比亞迪已率先向供應商發出了降價要求,預示著2025年新能源車價格戰或將持續升級。
據悉,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乘用車首席運營官何志奇在2024年11月26日發出的一封郵件中明確指出,面對即將到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大決戰”和“淘汰賽”,比亞迪需要整個供應鏈共同努力,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因此,比亞迪要求相關供應商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幅度達到10%。郵件還強調,供應商需在12月15日前通過SRM系統提交降價后的報價。
對此,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隨后的回應中表示,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常規操作,比亞迪基于大規模采購的優勢,向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并非強制要求,雙方可協商推進。
然而,比亞迪并非孤例。上汽大通也于近日向其供應商發出類似要求。據中證報報道,上汽大通在郵件中稱,當前汽車市場供大于求,新車大量上市導致價格戰難以平息。因此,上汽大通邀請供應商共同參與到成本控制項目中,目標也是降本10%。
這一連串的降價要求背后,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自2018年以來,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淘汰賽不斷加劇。據統計,2018年中國新能源車企數量超過487家,但到2023年底,能正常經營的企業已銳減至40多家。
其中,一些曾經風光無限的造車新勢力,如愛馳、威馬、高合等,已逐漸走向沒落。而一度奪得2022年新勢力銷冠的哪吒汽車,以及背靠廣汽和蔚來的合創汽車,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生存狀況岌岌可危。
在此背景下,頭部企業的優勢愈發明顯。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其業績表現尤為亮眼。數據顯示,比亞迪第三季度營收突破2000億元,首次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季度營收最高的新能源汽車公司。雖然單季利潤上與特斯拉仍有一定差距,但在國內市場上,比亞迪已占據絕對優勢。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凈利潤達到252.38億元,幾乎等同于上汽、長安、廣汽、長城、賽力斯五家車企的凈利總和。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10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達到140萬輛,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14%。新能源滲透率繼續超過50%,其中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50萬輛,創歷史新高。
然而,盡管比亞迪業績斐然,但受降價消息影響,其在A股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在A股三大股指大漲的背景下,和勝股份盤中一度大跌5%,新鋁時代、溯聯股份跌超4%。截至收盤,溯聯股份下跌0.6%,和勝股份下跌2.09%,新鋁時代下跌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