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亞迪針對網絡上流傳的一則消息進行了公開回應。消息稱,比亞迪要求旗下供應商自2025年1月1日起對其供貨產品進行10%的降價。
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常規操作。他解釋說,基于大規模采購的優勢,比亞迪對供應商提出了降價的目標,但這并非強制要求,雙方可以通過協商來推進。
據了解,這則降價要求的消息源自一封標題為《2025年比亞迪乘用車降本要求》的郵件。郵件的落款是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乘用車首席運營官何志奇。郵件中提到,比亞迪憑借技術創新、規模化優勢和低成本供應鏈,預計全年銷量將突破420萬輛。面對2025年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比亞迪希望整個供應鏈共同努力,持續降低成本,以增強其乘用車競爭力。
郵件還明確要求供應商在12月15日前通過SRM系統將降價后的價格報給比亞迪。然而,網絡上隨后流傳的另一封疑似供應商回應給比亞迪的郵件,卻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和抗議。供應商在郵件中呼吁比亞迪作為行業龍頭,應立足于長期發展的全局高度,停止無底線的壓榨模式,推動供應鏈良性發展,共建公平、可持續的合作環境。
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零部件定期降價在汽車行業中確實存在,但由于車企通常處于強勢地位,供應鏈企業往往不得不遵循這一慣例。然而,在近年來行業競爭加劇、價格戰頻發的情況下,供應鏈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有些車企則會努力為供應鏈企業保留一定的利潤空間,而不是一味要求其降價。
比亞迪近期的銷售業績令人矚目。官方數據顯示,其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50萬輛,達到50.27萬輛,創歷史新高。今年1至10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達到325.05萬輛,同比增長36.49%。
財務方面,比亞迪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收達到2011.25億元,同比增長24.04%;歸母凈利潤116.07億元,同比增長11.47%。今年1至9月,比亞迪共實現營收5022.51億元,同比增長18.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2.38億元,同比增長18.12%。
盡管比亞迪在業績上取得了顯著增長,但如何在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同時,維護與供應鏈企業的良好合作關系,仍是其未來發展中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