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的新紀元中,比亞迪再次書寫了輝煌篇章。何志奇自豪地宣稱,比亞迪的這一成就不僅標志著企業自身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從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關鍵一步,預示著中國汽車產業即將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數據顯示,2024年10月,比亞迪汽車單月銷量突破50萬輛大關,1月至10月的累計銷量更是高達325萬輛,同比大幅增長36.5%。這一迅猛勢頭使得比亞迪有信心預測,全年銷量將突破420萬輛。比亞迪的成功,得益于其在技術創新、規模化生產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卓越表現。
然而,隨著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比亞迪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提升乘用車競爭力,比亞迪希望整個供應鏈能夠共同努力,持續降低成本。這一舉措卻在行業內引發了廣泛爭議。
行業知名專家胡延平對此表示擔憂,他認為在車企普遍面臨虧損的情況下,比亞迪仍然強硬要求供應鏈進行高強度競爭,這樣的做法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胡延平指出,一個行業的領導者應該致力于推動產業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鼓勵創新研發,而不是僅僅依靠價格戰來淘汰競爭對手。他強調,比亞迪的做法可能會損害供應鏈企業的利益,進而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生態平衡。
胡延平進一步指出,叢林市場的思維方式與商業文明相去甚遠,頭部企業的過度膨脹和強控制力可能會產生反噬效應。他擔憂,內卷式的惡性競爭可能導致經濟社會內螺旋的動因,市場集中度過高、競爭失衡對消費者而言并非好事。缺乏共同發展意識的企業往往難以持續發展,即使短期內取得優勢,長期來看也并非明智之舉。
面對外界的質疑,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回應稱,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常規做法。比亞迪基于大規模采購的優勢,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但這并非強制要求,雙方可以進行協商。他強調,比亞迪始終致力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從財報數據來看,比亞迪的業績依然強勁。2024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收5022.5億元,同比增長18.94%;凈利潤為252.38億元,同比增長18.12%。盡管業績亮眼,但比亞迪的強勢地位也讓一些供應商感到壓力。他們擔心在比亞迪業績大漲的同時,自己的業績卻可能出現下滑甚至虧損。
業內有人士指出,比亞迪的這一做法可能被視為單方面通知或霸王條款,對供應商的話語權構成了挑戰。然而,比亞迪方面表示,他們始終致力于與供應商建立公平、透明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的繁榮發展。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比亞迪如何平衡自身發展與供應鏈利益的關系,將成為其未來能否持續領跑的關鍵。同時,行業內外的關注也將促使比亞迪更加審慎地考慮其戰略決策對行業生態的影響。
比亞迪的每一步都備受矚目,其未來的走向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命運,更將深刻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格局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