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冬季的首波寒潮悄然降臨,汽車經銷商們早已在凜冽的市場寒風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汽車行業正經歷著深刻變革,而身處變革前沿的經銷商群體,無疑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近年來,汽車經銷商們飽受市場波動之苦,再加上持續的價格戰,使得他們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頻傳經銷商倒閉的消息,今年這一情況更是愈演愈烈。數據顯示,如果今年4S店退網數量達到4000家,將占全國4S店總數的十分之一以上,這一數字不僅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退網數量,也幾乎等同于前兩年退網數量的總和。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王都在近日的汽車金融產業峰會上坦言,當前傳統主機廠和經銷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市場風險加劇,競爭愈發激烈,經銷商全行業已出現大面積虧損。協會此前更是向有關部門緊急遞交了關于汽車經銷商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的報告,指出新車銷售大面積虧損,現金流赤字嚴重,資金鏈斷裂風險不斷加劇,經銷商已陷入生存危機。
據流通協會測算,今年1至8月,經銷商進銷倒掛數據高達-22.8%,同比擴大了10.7%,汽車實際售價比進貨價低了近兩成。價格戰導致新車市場整體零售損失高達1380億元,經銷商的流動資金已接近枯竭。當價格倒掛達到30%或40%時,經銷商將難以承受,一旦金融機構提高風險等級,收縮或斷貸庫存融資,將進一步加劇經銷商的資金流動性緊張。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在個人賬號上呼吁,2024年中國汽車經銷商急需政策支持。各方普遍認為,拯救中國汽車經銷商已迫在眉睫。
4S店陷入困境的原因復雜多樣。一方面,傳統商業模式難以適應市場變化,受到直營店和商圈店模式的沖擊,轉型困難;另一方面,合資品牌遇冷,價格戰導致經銷商虧損,資金鏈面臨斷裂風險。4S店作為重資產產業,資金鏈脆弱,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在價格戰的影響下,終端交易價格和廠家指導價嚴重背離,新車交易環節無利可圖,銷量下滑,資金問題愈發嚴重。
面對困境,經銷商們的選擇各不相同。有的選擇逃離這個行業,而有的則主動轉向新能源領域。隨著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連續突破50%,汽車行業向新能源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不少經銷商開始主動轉投新能源品牌,尋求新的發展機遇。然而,新能源品牌對經銷商的準入要求較高,傳統車企轉型而來的新能源品牌多選擇核心優質經銷商,新勢力則更傾向于與實力更強的經銷商合作。中小經銷商即使有心投奔新能源,也未必能獲得青睞,注定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在電動車滲透率提升和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增長的過程中,中國汽車業的整合已經開始。4S店的洗牌和重塑,將成為這場整合的序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能抓住機遇,誰就能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