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中國城市合作的新典范時,南京與合肥的“雙城記”無疑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案例。兩座城市,雖常被外界視為競爭對手,實則已在悄然間轉變為緊密的合作伙伴。近日,雙方正式簽署了《寧合“雙城記”產業對接合作協議》,標志著兩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深度合作邁入新階段。
作為全國距離最近的省會城市,南京與合肥的聯動發展并非新鮮事。早在2016年,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就已明確提出要推動南京、合肥等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此后,隨著《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兩地協同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然而,在過去幾年里,盡管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的一體化規劃早已有之,但雙方更多關注的是腹地競爭,而非深度合作。巢湖學院經濟與法學學院的汪啟慧在其研究中指出,與上海都市圈相比,寧合都市圈的實力相對較弱,且兩市均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對于各自都市圈內部的輻射帶動力尚顯不足。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表示,過去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綜合優勢較為明顯,但隨著合肥在量子信息、聚變能源等領域的快速崛起,雙方的合作動力顯著增強。他認為,當前中國城市發展已從過去的競爭為主轉向合作為主,南京與合肥的“抱團”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
在《寧合“雙城記”產業對接合作協議》的框架下,南京與合肥將建立工信部門常態化會商機制,持續開展產業融合對接活動。特別是在智能制造、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雙方特色優勢產業領域,兩市將開展廣泛的產業協作交流,以實現互補發展。活動現場,近40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了供需對接,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尤為引人注目。今年前三季度,合肥規上工業增速領跑全國26座萬億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正式躋身第一梯隊。而南京同樣在這一賽道上持續發力,已聚集超過500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兩市的產業鏈合作不僅為雙方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協同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南京北站樞紐工程的正式施工也為寧合雙城之間的交通便捷性提供了有力支撐。該工程將成為“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交匯點,進一步縮短南京與合肥的時空距離。隨著高鐵網絡的不斷完善,長三角地區的城市間通勤將更加便捷,為雙圈一體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
然而,汪啟慧的研究也指出,盡管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在一體化發展上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互動性較弱、協同發展潛力尚未完全釋放等問題。因此,雙方需進一步樹立一體化理念,以核心城市與交集區域為中心發展軸,逐步實現區域一體化。
曾剛認為,南京與合肥的合作不僅有助于雙方在關鍵技術領域形成全國重要的研發中心、應用中心,還能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他強調,當前中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大融合階段,與鄰近地區的合作已成為一種自然選擇。南京與合肥的“雙城記”正是這一趨勢的生動寫照。
在未來,隨著雙方合作的不斷深入和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南京與合肥有望在更多領域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