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正深刻改變著行業格局。畢馬威中國近期發布的2024年《中國領先汽車科技企業50》報告揭示了這一變革的深遠影響。報告指出,國內自主品牌在市場份額上持續擴大,對外資和合資車企構成了嚴峻挑戰。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1396萬輛,同比增長5.7%,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高達35.12%。盡管同期汽車類零售總額略有下降,但新能源汽車的強勁表現無疑成為了市場的亮點。報告強調,面對這樣的市場趨勢,更多企業應加速出海規劃,利用“需求+政策+國際形勢+綠色+產品”的綜合優勢,推動中國汽車品牌的全球化進程。
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推動下,本地汽車主機廠今年7月占據了6成的市場份額。這一顯著增長得益于政策扶持、技術進步、完善的產業鏈以及基礎設施的大力發展。國內汽車企業不僅在本土市場表現出色,還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通過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在全球范圍內增強了競爭力。
畢馬威中國交易戰略咨詢合伙人康琦明指出,自主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正經歷兩極分化。一部分強勢品牌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而一些弱勢品牌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自主品牌必須建立產品技術壁壘,特別是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領域,通過前瞻性的研發體系吸引和留住消費者。同時,加強市場洞察和營銷能力,靈活調整營銷策略,提升全渠道客戶體驗,以保持市場競爭力。
面對這一趨勢,外資和合資車企也在積極調整戰略。他們正在嘗試更為本地化的經營策略,包括強化中國技術能力、推出中國市場專屬產品、創新合作模式以及提升中國區管理授權等。部分外資車企通過加大中國市場投入,強化本土化研發、軟件數字化和供應鏈能力;另一些則通過與本土車企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實現中國市場專屬車型的開發和更快的產品迭代。
中國汽車行業的合資模式也在經歷變革,進入所謂的合資2.0時代。在這一時代,中外合資雙方的主動權逐漸轉移,中方企業在合資中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這一變化背后是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自主品牌的崛起、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及全球化趨勢的推動。這些變化為中國汽車市場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活力,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歷史性戰略機遇。
智能化汽車的滲透率和普及率正以驚人的速度提升。市場預測顯示,具備L2級以上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銷量有望突破千萬級,滲透率有望達到42.9%。未來幾年,汽車智能化將有更多的突破和發展,顛覆傳統的交通模式,提高交通安全性與效率。在智能駕駛配置方面,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以及自動泊車入位技術等關鍵技術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市場滲透率顯著提升。
康琦明表示,中國車企為迎合目標用戶的需求,正在添加更多具有科技屬性的智能駕駛功能。隨著配備L2+級別新車陸續上市,中國中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滲透速度大幅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正變得更為普及和實惠,車企通過頻繁的OTA升級來保持技術領先。這一趨勢不僅引發了新一輪競爭和品牌輪替,還促使主機廠、科技企業和零部件企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中國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正在加速全球化進程。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超過500萬臺,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73萬臺;截至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已超過100萬臺。中國汽車產業正逐步從以國內發展為主向國內國際全面發展轉變。伴隨著中國車企出海產業鏈的持續深入,中國車企進一步拓展海外生產基地,實現本土化生產。
康琦明強調,出海已成為車企的必答題。中國車企不僅通過海外建廠拓展市場,還積極尋求境外合資與并購等多元化模式,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和戰略目標。然而,中國汽車出海仍面臨貿易壁壘、政策變動、海外市場技術標準和認證法規要求、銷售模式和消費者購買習慣差異以及品牌認可度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