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經銷商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寒冬,今年上半年,超過半數的經銷商陷入虧損境地,約有1500家不得不退出市場。這一嚴峻形勢不僅在北京地區顯現,天津、福建、重慶等地也頻頻傳出經銷商退網的消息。
在北京朝陽區五方橋地區,以往繁華的豪華品牌4S店聚集地,如今卻顯得格外冷清。一汽奧迪北京名尊奧翔4S店大門緊閉,展車早已不見蹤影,僅剩一紙閉店通知貼在保安室門口的停車指示牌上。官方微博上的最后一張“親子活動海報”還停留在去年7月,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熱鬧與今日的落寞。
同樣位于該地區的北京順寶行寶馬4S店,也未能幸免于難。今年11月,一位寶馬車主前來保養車輛時,卻被告知由于拖欠物業費和電費,店鋪已經關閉。查詢相關App后發現,該店已經正式退網。車主手中的免費保養券還未用完,只能向寶馬官方客服尋求解決方案。寶馬官方表示,將重新調配其他授權經銷商承接這些剩余權益。
不僅僅是豪華品牌,一些合資品牌的“老牌”4S店也未能挺過這個寒冬。成立于2009年的東風日產海潤嘉專營店,作為北京首家東風日產專營店,如今也面臨著轉售其他新能源品牌車型的命運。該店的東風日產品牌標識已被清除,展車也已全部撤出。
資金鏈的脆弱成為壓倒多家4S店的最后一根稻草。經銷商們面臨著庫存、運營、虧損賣車等多重壓力,而價格戰更是讓他們的利潤大幅縮水。為了支付進車費用,經銷商們通常會向銀行申請貸款,但如果新車滯銷,將占用大量資金,導致無法償還貸款。房租、人員支出等成本也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困境。
部分“網紅”車型的降價也直觀地反映了經銷商的銷售壓力。曾經一度加價銷售的雷克薩斯ES車型,如今也開出了大幅優惠。一位雷克薩斯4S店銷售人員表示,該車型的單月銷量已從之前的超百輛降至約60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經銷商虧損比例過半,盈利比例僅為35.4%。價格戰致使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達1380億元。預計今年4S店退網數量將達到4000家,遠超過去三年每年約2000家的退網數量。
面對車市格局的轉變,一些退網的經銷商選擇了轉營新能源品牌車型以止損。然而,也有部分經銷商憑借高溢價車型和售后盈利來平衡盈虧。例如,梅賽德斯—奔馳的AMG G63及G級越野車等高利潤車型,雖然加價幅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深受經銷商青睞。通過銷售這些高利潤車型,經銷商們能夠填平其他走量車型產生的虧損。
車企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緩解經銷商的壓力。例如,寶馬中國近兩個月持續為經銷商提供補貼,并縮減提車配額,以便他們盡快消化庫存。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經銷商緩解了現金流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