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我們的世界。從底層算力芯片到中層開發框架,再到頂層應用生態,AI領域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激發了無數猜想與討論。
誰才是引領未來潮流的AI計算平臺?GPU是否已成為其他計算芯片的霸主?新興勢力如何嶄露頭角?傳統勢力又該如何煥發新生?這些疑問在近期舉辦的Arm Tech Symposia年度技術大會上得到了深入的探討。
此次大會在亞太五大城市巡回舉辦,吸引了超過3500位行業專家、工程師和開發者參與。在上海和深圳站,大會帶來了多場主題演講、深度對話和技術演講,為參會者提供了一場技術的盛宴。
AI技術自誕生以來,已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正步入一個全新的AI計算時代。AI不僅存在于我們的日常操作中,如手機解鎖、影視特效和照片修復,更在ChatGPT等應用的推動下,真正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在科學研究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中國,AI的發展前景尤為廣闊。有預測顯示,到2026年底,中國將有超過100萬輛搭載L3級別ADAS的汽車上路。同時,智能終端領域也將迎來快速發展,預計到年底,支持AI的智能手機將超過1.7億臺,55%的PC將具備AI功能。
AI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讓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和安全,為更美好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技術上,AI對算力、內存和能效的要求遠超以往,需要在功耗受限的環境中部署大量算力,這正是Arm技術的強項。
提到AI計算,GPU無疑是一個熱門選項。NVIDIA憑借其高性能GPU和強大的生態體系,在AI大模型訓練和計算加速方面占據領先地位。然而,CPU的核心地位依然穩固。盡管在特定方面,CPU可能不如加速芯片,但其通用性和適應性使其能夠聯合其他硬件,滿足各種AI計算需求。
那么,在AI計算時代,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CPU呢?Arm基礎設施事業部產品解決方案副總裁Dermot O’ Driscoll指出,AI需求的激增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計算要素,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算力、性能、能效和上市時間等需求。
Arm CPU憑借其優秀的架構設計、靈活的技術特性和高能效,已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和服務器等領域。迄今為止,基于Arm架構的芯片出貨量已超過3000億顆。
如今,Arm已轉型為綜合性的計算平臺公司,通過架構創新和軟硬件深度融合,持續引領AI時代的計算變革。未來十年的Arm計算平臺都將為AI優化,通過軟硬件能力的結合實現各種功能。
為了適應新的計算需求,Arm推出了計算子系統(CSS),采用系統級設計思維,針對不同應用市場提供解決方案。CSS特別強調硬件與軟件的協同優化,以滿足不斷演進的AI計算需求。
Armv9架構作為新一代技術架構,自設計之初就致力于支撐AI計算。通過可伸縮向量擴展(SVE/SVE2)和可伸縮矩陣擴展(SME)等關鍵技術,Armv9不斷優化AI計算體驗,實現卓越的AI性能。目前,Armv9架構和相關技術已在阿里巴巴的倚天710處理器和聯發科的天璣9400處理器等產品中落地。
除了硬件方面的進展,Arm還致力于打造強大、全面、易用的開發工具鏈和豐富的軟件生態。多年來,Arm平臺匯聚了超過2000萬的全球開發者,積累了深厚的開發經驗。在AI時代,Arm推出了一整套統一開發工具鏈,全面覆蓋云側、邊緣側和端側等領域。
Arm還推出了全面設計(ATD)生態合作平臺,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幫助生態系統合作伙伴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地開發出更好、更強大的產品。聯發科在今年6月加入ATD,預示著其有望推出基于Arm的服務器芯片產品,并傳聞將進軍PC市場。
基于Arm架構的AI PC也在興起,如高通的驍龍X Elite/Plus系列。盡管軟件生態是AI PC面臨的一大挑戰,但開發者工具和原生應用的日益豐富,已使其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
聯想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將Windows on Arm(WoA)視為前瞻性戰略布局,不斷投入打造領先產品,并與Arm、微軟等合作伙伴攜手推進生態的繁榮發展。
在開源社區方面,Arm與龍蜥社區、歐拉社區和OpenCloud OS等中國開源社區保持持續合作,為全球軟件開發者提供更多訪問資源,助力其實現更高性能。
本次大會上,阿里云智能集團研發副總裁、龍蜥社區理事長馬濤分享了阿里云專為云原生時代設計的處理器Anolis 23,并闡述了阿里云的AI思考和異構計算概念。
Arm還在構建AI框架、AI軟件庫和AI技術——KleidiAI,確保全球領先的AI框架能夠快速運行在Arm平臺上,釋放最佳性能。例如,在基于Arm架構的AWS Graviton處理器上運行Llama 3大模型時,詞元首次響應時間可提高2.5倍。
無論現在還是未來,Arm CPU都將是AI運行的基石。結合Arm在基礎設施、汽車和終端等多個市場推出的計算子系統、全面設計以及強大的生態優勢,Arm已成功轉型為面向未來的關鍵計算平臺技術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