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汽車行業中,用戶心智的搶占成為了企業競爭的核心策略。特別是在智能化發展的下半場,這一趨勢尤為明顯。業內普遍提及的“三智”——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智能底盤,成為了各大車企競相布局的關鍵領域。
在智能座艙方面,理想汽車憑借其彩電、冰箱和大沙發等豪華配置,成功占據了市場的一席之地。而華為則通過鴻蒙智行系統,在智能駕駛領域穩坐頭把交椅。隨著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激烈競爭,智能底盤作為新的制高點,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
智能底盤的興起,從北京車展到廣州車展,已然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潮流。各大車企紛紛推出自家的智能底盤解決方案,如華為的鴻蒙智行途靈底盤、蔚來的天行底盤、智己的靈蜥數字底盤、極狐的靈韻底盤,以及寧德時代的CIIC一體化智能底盤(滑板底盤)等,各種名稱和概念讓人目不暇接。
其實,智能底盤可以看作是滑板底盤和線控底盤的升級版。從傳統的機械底盤、電動底盤,到線控底盤,再到如今的智能底盤,每一步都體現了技術的進步和升級。然而,智能底盤并不等同于線控底盤,它包含了更多先進的技術元素,如車路協同等。
據業內專家介紹,智能底盤目前正處于2.0時代,預計2026年將進入3.0時代。在這個階段,智能底盤不僅僅是空懸、CDC和線控的結合,更涉及到車路協同等前沿技術。然而,將人類從駕駛中完全剔除的想法,雖然具有前瞻性,但也引發了人們對安全和倫理的擔憂。
線控底盤作為智能底盤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線控懸架、線控驅動和線控換擋五個子系統構成。其中,線控制動和線控轉向是技術最為復雜、最為關鍵的部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不斷擴大,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中國線控底盤市場規模將達到282億元,到2030年將增長至1267億元。
然而,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線控底盤的核心技術仍然被博世、大陸、采埃孚等Tier1巨頭所掌控。這些巨頭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經驗,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為了應對智能時代的挑戰,這些巨頭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如采埃孚的cubiX車輛運動控制軟件等。
在國內市場,智能底盤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比亞迪集團底盤技術開發中心總監廖銀生曾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不利于線控底盤的大規模普及。國內企業在核心技術方面還存在短板,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國內已經有一些企業在智能底盤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如伯特利、亞太股份、利氪科技、拿森科技等國內廠商都在陸續量產One Box系統,國產替代的進程正在加速推進。這些企業的崛起,不僅提升了國內智能底盤的技術水平,也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競爭。
智能底盤與AI的結合,更是為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蔚來汽車提出了在智能底盤上使用4D舒適領航和自適應懸架預測控制方案,通過融合車輛感知系統、傳感器系統和云端數據,提前獲取前方道路信息,并調整懸架參數,提升駕乘舒適性和安全性。小米汽車則推出了全球首創的48V全干線控制動系統和全主動懸架,通過輪轂電機和先進的控制系統,實現零顛簸、零側傾、零俯仰的駕駛體驗。
隨著整車智能、跨域融合和全面線控化等趨勢的發展,智能底盤市場正迎來新一輪的大洗牌。市場機會凸顯,供應鏈的價值版圖也將重新分配。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誰能更好地把握機會,成為新的“寧王”,將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