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的迅猛發展,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曾經,合資車是眾多消費者心中的理想之選,但如今,即便是像BBA這樣的豪華品牌,在新能源浪潮的沖擊下也顯得力不從心。這一趨勢凸顯了傳統海外汽車品牌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在于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這三大部件打破了燃油車時代的技術壁壘,使得傳統海外汽車品牌積累的先發優勢難以發揮。相比之下,中國國產自主品牌憑借電動化優勢,實現了彎道超車,讓眾多海外大廠措手不及。
面對國產自主品牌電動化變革的迅猛勢頭,海外汽車廠商顯得反應遲鈍,直到市場份額被新興勢力大幅吞噬,才意識到需要調整策略。然而,此時已錯失良機,海外車企在短時間內難以與國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展開有效競爭。因此,“反向合資”成為了眾多海外傳統車企的無奈之選。
事實上,已有不少海外車企開始與中國品牌展開合作。例如,長安馬自達利用深藍平臺推出了馬自達EZ-6,而smart則基于吉利的SEA架構打造了多款經典車型。大眾集團也積極與小鵬、零跑等中國企業展開合作。日產、現代、奧迪等汽車品牌也紛紛計劃大規模推出新能源車型,向中國品牌學習以求發展。
在廣州車展上,東風日產展出的新車N7引發了廣泛爭議。有網友指出,N7的軸距與東風eπ 007相同,猜測兩車可能出自同一平臺。盡管東風日產官方否認了這一說法,但這一事件無疑加劇了外界對日產將使用中國平臺造車的猜測。
日產汽車計劃到2026財年,專門面向中國市場推出8款新能源車型,其中包括5款日產品牌車型。N7只是日產新能源戰略的一個開端,未來還將有更多車型問世。
現代汽車也在積極尋求與中國品牌的合作。北京現代常任副總經理吳周濤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現代將在北汽共有產品平臺上開發純電或混動車型。據小道消息,該車型預計將共享北汽的BE21平臺,該平臺已推出了極狐阿爾法T和阿爾法S兩款車型?,F代汽車集團還計劃于2026年底在中國推出單次充電續航里程超900公里的增程式電動車型。
奧迪同樣不甘落后,與上汽集團簽署了戰略備忘錄,雙方將共同開發全新本土化平臺,推出全新電動車型。第一階段,雙方已經對上汽E1平臺進行了改造,確保產品能夠融入奧迪的DNA,并與上汽的先進智能電動化技術相融合。預計該平臺將推出3款車型,其中概念車AUDI E將在2025年中旬量產。目前智己全系車型均出自上汽E1平臺。
奧迪和上汽還在共同開發全新平臺ADP,并計劃在2027年開始推出新車型。這意味著,至少在2027年之前推出的三款AUDI車型,都將帶有“智己”的影子。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合資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海外大廠正通過各種方式與國產自主品牌達成合作,以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在中國市場,海外大廠的市場地位正逐漸削弱,而自主品牌則成為了市場的主流。反向合資品牌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還需通過市場表現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