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汽車市場呈現出一種極端分化的態勢,部分車企深陷銷量泥潭,叫苦不迭,而另一些企業則因訂單如潮,難以按時交付車輛,陷入了幸福的煩惱。
上半年,小米推出的SU7車型迅速走紅,成為市場焦點。雷軍頻繁提及產能提升問題,即便工廠產能利用率已達200%,消費者仍需等待四五個月才能提車。工廠內外,忙碌的景象成為常態。
進入下半年,樂道L60、小鵬MONA M03等熱門車型同樣面臨產能挑戰。編輯部一位同事9月下旬訂購的M03,預計提車時間已延至明年1月。
在這一波熱銷車型中,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因素影響了產能——副車架。這一傳統零部件的供應問題,而非電池、芯片等高科技組件,成為了新的瓶頸。
副車架作為底盤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連接懸架和車身,構成前后橋。它看似簡單,但近期卻因材料問題而備受矚目。鋁合金副車架因輕量化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車型中,但其生產工藝卻比鋼制副車架復雜得多。
鋼制副車架采用沖壓和焊接工藝,生產效率高,成本低。而鋁合金則因易撕裂,需采用壓鑄工藝,涉及熔煉、高壓噴射、冷卻等多個步驟,生產周期長且良品率相對較低。
業內專家指出,鋼制副車架的流水線作業,多機械手同時操作,最快3分鐘即可完成一個,復雜款式也不超過10分鐘。而鋁合金壓鑄則需逐個成型,可能需要15分鐘才能完成一個,且良品率難以保證。
壓鑄模具的復雜性和高成本也是制約產能的重要因素。模具制作周期長,且需經過嚴格的匹配驗證和試生產,大型模具甚至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投產。因此,模具的備份和壓鑄機的調配都面臨挑戰。
副車架供應問題不僅影響了車企的交付能力,也暴露了新勢力車企在供應鏈管理上的不足。與老牌車企相比,新勢力在摸爬滾打中逐漸形成了產品思路,但在供應鏈整合和風險管理方面仍顯稚嫩。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期待,新勢力車企需要在提升產能的同時,更加注重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畢竟,任何一個零部件的短缺都可能影響整車的交付,進而影響企業的聲譽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