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研蘇州陽澄半島智能網聯試驗場,一場旨在探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復雜高寒環境下性能的測試活動——“極北寒測”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復雜高寒環境測試啟動儀式圓滿舉行。此次活動標志著行業對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極端條件下表現的高度重視。
早在今年7月,中國汽研攜手22家車企、高校及研究機構,基于消費者的真實用車場景,發布了業內首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復雜高寒環境測試評價規程》。該規程涵蓋了復雜環境和高寒環境兩大場景,從智能安全和高效節能兩大維度出發,設計了包括霧天安全、雪天安全、逆光安全以及續航抗衰、充電效能、空調采暖在內的六大測評項目,共計九種工況。這一規程的出臺,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復雜、高寒環境下的測試評價提供了更為嚴謹和科學的標準。
活動中,多位行業權威人士發表了致辭。俞春俊強調,面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極端環境下的共性挑戰,需要不斷完善測評標準體系,為未來法規的制定提供支撐,并鼓勵企業在極端環境下的技術探索。許海東則表示,中國汽研作為行業第三方科研機構,通過科學、完善的測評體系,旨在引導消費者建立正確的汽車消費觀,幫助消費者選好車、用好車。王紅鋼指出,隨著消費者使用場景的多元化以及我國地域廣闊、溫差大的特點,新能源汽車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表現備受關注,中國汽研希望通過極限環境測評技術研究,為消費者提供科學的購車建議。
在啟動儀式上,復雜環境測評領隊劉飛洋、高寒環境測評領隊王鵬以及測評工程師代表莊嚴宣誓,將嚴格遵守中國汽研汽車指數的運營原則,確保測評的公平、公正、專業和權威。隨后,抄佩佩向測評團隊授旗,并正式宣布測試活動的啟動。
與會嘉賓還參觀了試驗基地,并觀摩了多個演示試驗。智能測評工程師展示了在極端霧天條件下的靜態假車偏置識別和逆光踏板車切入靜止的測試場景,以及靜態工程車偏置識別和雨天成人小孩橫穿等實際用車場景。這些演示不僅體現了智能測評技術的先進性,更為消費者的智能駕駛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針對復雜氣候環境對智駕系統感知識別準確率的巨大考驗,中國汽研自主研發了室內定位系統、帶燈光EVT目標物,形成了高還原度、可快速構建的復雜天氣環境及危險場景實車測試數據集。在行業內率先引入了多種復雜場景,如霧天帶燈光目標車靜止場景、乘用車帶燈光目標車低速場景以及前車遠光行人橫穿場景,這些創新舉措提升了智能網聯汽車在復雜極端環境下的輔助駕駛功能應對能力和產品技術迭代。
此次活動不僅為汽車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更推動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復雜高寒環境下的技術革新與應用拓展。通過不斷的技術突破與應用優化,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將更加穩定可靠,消費者的出行安全將得到更加堅實的保障,車輛使用體驗也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