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家造車新勢力企業——理想、蔚來、小鵬、零跑及小米,相繼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數據,揭示了它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最新表現。
從整體業績來看,理想汽車表現尤為突出,不僅銷量領先,毛利率也位居榜首,但公司對未來發展的預期卻相對保守。小鵬汽車的毛利率在本季度有所回升,然而其汽車銷售收入卻位列五家企業中最低。蔚來汽車雖然在研發投入上最為慷慨,但虧損額也同樣最高。
小米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的新秀,其銷量增速驚人,毛利率甚至已經追平特斯拉。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小米汽車完成了其他新勢力企業通常需要2到3年才能達成的里程碑。而零跑汽車則憑借不到20億的整體投入(涵蓋研發與銷售),實現了比蔚來和小鵬更高的銷量,不過其單車平均成交價卻是最低的。
目前,五家企業都面臨著相似的挑戰:供應鏈爬產和新車交付。季度交付量均超過3萬輛,這意味著銷售端的需求不再是主要問題,而是工廠的生產能力能否滿足市場需求。小鵬和蔚來都推出了價格更為親民的新車型,并獲得了超預期的訂單量。小鵬汽車甚至啟動了工廠雙班制以應對產能壓力,而蔚來則預計有50%至60%的樂道L60用戶將不得不等到明年才能交付。小米、理想和零跑也都表示正在努力提升工廠產能。
回顧過去,造車新勢力之間的競爭焦點不斷演變。2018年,誰先量產第一臺車、誰先完成從0到1的突破是競爭的關鍵。到了2021年,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家企業成功穿越生死線,競爭目標則轉變為“誰最快達成10萬臺里程碑”,擴張成為主旋律。如今,2024年的競爭焦點已經轉移到了誰先搶占智能化高地以及加速盈利。
除了理想汽車外,其余四家車企在第三季度仍處于虧損狀態。蔚來、小鵬、小米和零跑的單季度虧損額分別達到50.1億元、18.1億元、15億元和6.9億元。小鵬和零跑均表示盈利時間會比預期更早,2025年實現盈利是一個相對樂觀的預測;蔚來則將盈利時間推遲到了2026年;小米則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第三季度小米的單車虧損已從第二季度的超6億元收窄至3.7萬元。
小米汽車在本季度的表現尤為搶眼。其汽車銷售收入達到95億元,占集團整體營收的10%,環比增長52.1%。雖然尚未實現盈利,但整體虧損和單車虧損都在逐步收窄。第三季度,小米汽車業務毛利率達到17.1%,環比提升1.7個百分點,已經追上了特斯拉的毛利率水平。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這得益于價格更高車型的交付占比提升,Pro版本和Max版本的交付占比有所提高。
理想汽車在本季度的表現同樣出色,無論是銷量、汽車業務營收還是毛利率,都領先于其他四家企業。單季度銷量超過15萬輛,汽車銷售收入達到413億元,汽車毛利率高達21.5%。理想是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車企,盈利額達到28億元,現金儲備也高達1065億元,是當前造車新勢力中現金儲備最高的一家。
蔚來汽車則是唯一一家走多品牌路線的造車新勢力,旗下擁有蔚來、樂道和螢火蟲三個品牌。因此,其研發投入最多,虧損也最多。單季度研發投入超過33億元,虧損額達到50.6億元。蔚來汽車CFO曲玉解釋稱,三季度虧損擴大主要來自于被投資企業的虧損,這是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中的正常現象。
供應鏈爬產和新車交付是當前五家造車新勢力共同面臨的挑戰。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坦言,交付的難度遠遠比造出幾百臺車要高。蔚來和小鵬都推出了走量車型,因此產能壓力更大。樂道L60和小鵬MONA 03都獲得了大量訂單,但交付延遲問題卻影響了用戶體驗。小米汽車和零跑也同樣面臨著產能緊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