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4S店經銷商的種種問題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古龍曾言,名字或許會出錯,但外號往往準確無比,這句話用在4S店經銷商身上,顯得尤為貼切。
眾多車主對于4S店的不滿情緒已累積許久。一些汽車品牌經銷商的突然關門跑路,讓消費者深感憤怒與無奈。許多網友形象地比喻,走進4S店就如同掉進了消費陷阱,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嚴重影響了心情,最終錢包也大幅縮水。在這樣的背景下,“四兒子店”這一戲謔的稱呼迅速流傳開來。
當前,國內汽車行業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眾多汽車品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品牌因經營不善而面臨倒閉或跑路的風險。然而,消費者往往是最后才得知這一消息。那么,哪些汽車品牌更容易出現爆雷現象?傳統4S店模式為何風光不再?
首先,關于哪些品牌更容易爆雷的問題,一般來說,經營狀況或市場表現短期內急劇下滑的品牌更容易出現崩盤。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韓系和法系車企雖然在國內市場表現不佳,但因其已處于市場邊緣,消費者對它們的期望并不高,因此反而相對“安全”。相比之下,傳統汽車品牌更容易成為爆雷的高發區。這些品牌往往根基深厚,即便面臨危機,也不會立即倒閉,而是通過舍棄部分經銷商來保住品牌。例如,天津永濠集團旗下的奧迪品牌4S店大面積倒閉,便是因為資金鏈斷裂所致。
再來看傳統4S店模式為何風光不再。除了汽車行業生態的變化外,4S店自身的經營模式也是重要原因。傳統4S店在新車銷售、零部件供應、售后服務以及信息反饋等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在實際操作中,4S店卻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在銷售方面,價格不透明成為消費者的一大痛點。同一城市同一車型的價格差異較大,消費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比價。同時,4S店還熱衷于推銷金融貸款和保險方案,借此賺取額外利潤,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
在售后和零部件方面,4S店的問題同樣嚴重。以次充好、以換代修等現象時有發生,售后保養套餐也充滿了文字陷阱,讓消費者防不勝防。部分4S店還會利用掌握的消費者信息進行頻繁騷擾,甚至違規出售個人信息以牟取私利。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傳統4S店模式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初衷。坑人宰客、耍威風等事件頻發,媒體曝光也未能有效遏制。這些行業潛規則的存在,讓4S店模式積重難返,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如今看來,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