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一位高級官員公開表示了對燃油車發展的支持,此舉在汽車行業內引發了廣泛討論。為何在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的背景下,重新提及燃油車的發展?分析人士指出,這或許與中國制造的長遠戰略規劃息息相關,過度偏重于新能源汽車,可能無意中孤立了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數據顯示,中國出口的汽車中,燃油車占據了近八成的份額,而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僅為兩成多。這一數據凸顯了燃油車在中國汽車出口中的重要地位。具體而言,今年前九個月,中國燃油車出口量高達338.4萬輛,同比增長32%;相比之下,電動汽車出口量為92.8萬輛,同比增速僅為12.5%,遠低于燃油車的增長幅度。
在中國汽車出口品牌中,奇瑞汽車憑借其燃油車產品的強勢表現,位居出口量首位。而新能源汽車出口的第一名則是特斯拉上海工廠,而非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這一對比進一步強調了燃油車在中國汽車出口中的核心作用。
業內人士指出,若一味追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能會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當前快速增長的汽車出口市場而言。這可能會導致中國汽車出口受阻,影響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的拓展,進而對中國的出口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汽車產業作為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其配件數量高達萬個,遠超手機等消費電子產業,對制造業的影響更為深遠。從歐洲和日本的經驗來看,盡管其他產業可能逐漸衰落,但汽車產業的持續繁榮仍支撐著這些國家的經濟強勢。因此,在全球燃油車仍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中國若過度偏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能會使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中陷入孤立。
作為連續15年的全球最大制造國,中國正在積極向高價值制造業轉型。汽車產業作為高端制造業的成功典范,在國內外市場都取得了顯著優勢,而這些優勢正是建立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因此,忽視燃油車的發展可能會對中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相關官員提出發展燃油車的同時,并未表示要放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當前中國龐大的汽車市場和海外市場競爭優勢的背景下,同時發展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并不矛盾。事實上,兩者之間的許多技術也是相互通用的。因此,重提發展燃油車并不意味著放棄新能源汽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