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行業歷經十年飛速發展,誕生了許多世界級的頭部企業。隨著移動互聯網、AI、大數據等應用普及,傳統電商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今,傳統電商平臺出現入駐費用逐年增高,線上與線下割裂運營,廠商“投產比”嚴重失調等現狀;以用戶數作為核心KPI,流量思維為王的運營策略已不能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此外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換取營業額短期增長的運營模式,往往會陷入惡性補貼的無限循環。
行業痛點亟待解決。今年四月初,國美在全球投資人會議中明確指出了傳統電商平臺發展存在的以上痛點,并結合自身34年的零售深耕實踐經驗給出了創新改革的“良方”——共享零售。
共享零售時代已經拉開大幕
在今年618期間國美舉辦的北京線下沙龍中,行業精英、專家與學者共同針對傳統電商的痛點建言獻策。大家一致認為共享零售是一種長效機制,既有利于廠商降本增效、細水長流,又有助于用戶消費升級,提升服務的品質感。而在9月初的電商大會上,國美控股集團CEO杜鵑更精準概括了共享零售的內涵,其本質是借助科技力量讓場景無縫融通、讓供給智慧精準、讓服務更有溫度、讓營銷回歸人本。
在場景融合上,國美主張線上與線下不分“主場”和“客場”,線下能提供的服務,線上同樣也能享受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視頻導購”功能,通過可視化呈現方式,幫助用戶解惑答疑,快速做出消費決策。國美還創新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了“一店一頁”的云化,將遍布全國市、縣、鎮、鄉的近4000家門店全部搬遷入云,同步也將門店倉儲資源、店員服務資源一并帶入云端,實現了“到店”與“到網”的協同共振。
在供需兩端,國美將深耕34年的整合型供應鏈與自有物流資源開放給全社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國美與京東、怡亞通的聯姻。去年國美與京東聯合簽署了300億大單的采購協議,不僅將家電供應鏈向京東開放,更利用大規模集采優勢獲得更大的議價空間,再依托自有物流為京東輸出“送裝同步”能力,讓兩者之間由競爭走向競合。
今年國美又與整合性供應鏈企業怡亞通合作,雙方將通過家電供應鏈與快消供應鏈的共享共建,實現更加多元化的商品供給,并利用C2M定制模式聯手打造新國貨品牌,反向助推生產上游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
上云用數賦智 培育增長新動能
在國家發改委與網信辦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程度有限,需要重點幫扶”,而共享零售就可以起到“幫幫帶”的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C2M定制模式助力生產商“上云用數賦智”外,國美還通過向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化營銷工具,實現由粗放式營銷到精細化營銷的轉變,并打通會員和積分體系,讓中小微企業可以快速將商品和服務觸達至國美用戶群。
國美還將供應鏈選品能力向更小的商業個體“美店主”全面開放,幫助他們利用數字化手段快速選品,并借助社群傳播實現交易增長。國美零售CFO方巍曾表示,國美目前已經蓄積了超百萬美店主,每位美店主可帶動200-300人社群傳播,現已貢獻了25%的成交導流。毫無疑問,國美通過共享共建面向社會提供了可持續性的現代服務業新崗位,成為了創新創業者的熱土。
國美踐行的共享零售策略,已經由一種概念變成了一種可落地可實踐的方法論,勢必會帶動整個零售的全面升級,助力零售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