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廣州車展上,合資汽車品牌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曾經穩坐市場頭把交椅的合資車,面對新能源浪潮的沖擊,一度顯得力不從心。然而,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它們似乎找到了重新站起來的勇氣。上汽奧迪推出了全新的電動品牌,放棄了經典的“四環”標志,轉而使用“AUDI”字母標識,這一大膽嘗試令人眼前一亮。廣汽本田則帶來了全新的燁P產品序列和W純電架構,預示著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全面布局。東風日產也不甘落后,展示了在“GLOCAL”模式下打造的N系列產品,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技術上的最新成果。
消費者的反饋同樣積極。車展現場,不少觀眾對合資品牌的轉變表示贊賞:“它們終于不再敷衍了,這是要認真拼一把新能源市場的節奏!”這種正面評價,無疑為合資車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合資車的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過去幾年,隨著燃油車的逐漸衰退,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被自主品牌大幅蠶食。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主流合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從2020年同期的51.8%驟降至28%,而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則從34.6%飆升至59.7%。這一變化,無疑讓合資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回顧歷史,2020年,當造車新勢力如蔚來、小鵬、理想等紛紛布局新能源市場時,大多數合資品牌仍持觀望態度。如今,面對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合資品牌雖然意識到了新能源市場的重要性,但受限于過去對新能源技術的忽視,它們的轉型之路顯得尤為艱難。例如,東風日產旗下的新能源車型雖然眾多,但銷量均不盡如人意,無法有效扭轉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劣勢。
面對困境,合資品牌開始尋求破局之道。廣州車展上,它們紛紛將新能源車型置于展臺的核心位置,燃油車則退居二線。廣汽本田發布了全新的純電專屬平臺Architecture W,并基于此平臺推出了首款車型燁P7。東風日產則帶來了基于“GLOCAL”模式打造的純電車型N7,展示了其在智能駕駛和舒適配置上的最新成果。上汽奧迪更是推出了全新的電動品牌“AUDI”,并攜概念車奧迪E亮相車展,展現了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全新面貌。
這一系列變化,讓合資車在市場上重新找回了存在感。不少消費者表示,合資車終于拿出了像樣的新能源產品,讓人眼前一亮。四川綿陽的韓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計劃購買電車,看到合資品牌推出的新車型后,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合資品牌。“我們這里合資4S店較多,售后方便有保障。”他說。
然而,合資車的轉型之路仍然任重道遠。盡管它們在新能源市場上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與自主品牌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智能駕駛技術和車內空間設計方面,合資品牌需要加大研發力度,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同時,與中國品牌的主動合作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合資品牌可以更快地趕上新能源市場的步伐。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合資品牌需要不斷調整策略,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在新能源市場中站穩腳跟,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