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外媒編輯Andy Boxall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評測,他嘗試用評價智能手機的方式來測試一款電動汽車——Cupra Born VZ。盡管這款車型在國內知名度不高,但經過他的測試,發現兩者之間竟有不少共通之處。
首先,從外觀設計上來看,Cupra Born VZ的外觀與智能手機的設計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Andy Boxall試駕的這款暗森林色車型,搭配銅色裝飾和黑色細節,整體效果非常和諧。前臉設計大膽激進,車身線條流暢,從大燈到C柱再到尾燈,都體現了Cupra品牌的獨特風格。座椅方面,Cupra Cup Bucket座椅設計精巧,雖然初坐時略感硬朗,但長途駕駛下來卻異常舒適。方向盤雖然略顯粗壯,但其人體工學設計讓駕駛體驗更加出色。不過,轉向柱只有傾斜調整,尋找最佳駕駛姿勢稍顯費力。
在性能方面,Cupra Born VZ同樣展現出了與高性能智能手機相似的快速、流暢和反應靈敏的特點。電力驅動下的Born VZ動力充沛,提供了Performance和Highperformance Cupra兩種駕駛模式。Andy Boxall在試駕過程中發現,Cupra模式下的加速性能簡直令人瘋狂,油門響應極快,輕輕一踩就能瞬間提速。然而,這種模式更適合賽道駕駛,日常駕駛時可能會顯得過于激烈。相比之下,Performance模式則更適合日常駕駛,超車時從30邁到60邁的加速過程就像發射子彈一樣迅速。
在車內科技配置方面,Cupra Born VZ同樣展現出了與智能手機相似的便捷性。車內配備了兩個屏幕:一個是儀表盤中央的12.9英寸大屏,另一個是駕駛員前方的5.5英寸小屏,還有平視顯示器和各種觸控按鈕和滑塊。盡管觸控控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方向盤兩邊的觸控按鈕位置尷尬且容易誤觸,但觸摸屏的反應速度、色彩鮮艷度和軟件設計都非常出色,幾乎無延遲,就像使用高端智能手機一樣流暢。
Cupra Born VZ還配備了多種安全和輔助功能,如自適應巡航控制、旅行輔助系統和360度全景影像等。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駕駛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自適應巡航控制能夠在曲折的鄉間小路上保持與前車的速度和距離,而旅行輔助系統則能識別限速標志并自動調整速度和制動。360度全景影像在停車和挪車時非常有用,盡管顯示的視角與實際有所差異,但整體來說對車輛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貢獻巨大。
在電池和充電方面,Cupra Born VZ搭載了一塊79千瓦時的鋰電池,支持Type 2和CCS充電,最高功率可達185千瓦。官方宣稱續航在315到372英里之間。Andy Boxall在試駕過程中發現,實際使用中平均每千瓦時能跑3.5到4.5英里。在公共充電站進行充電時,Type 2充電雖然稍顯麻煩,但Gridserve的CCS快充體驗卻相當不錯。從40%充到100%只需要45分鐘,其中從40%充到80%更是只用了25分鐘。不過,充電站的應用程序繁瑣且費用不菲,成為了一個不小的痛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駕后,Andy Boxall發現Cupra Born VZ的軟件體驗非常出色,幾乎沒為電池續航和充電操過心。他表示,這輛車很容易融入生活,他完全愿意將其作為日常用車。這與他使用iPhone 16 Pro Max的感覺非常相似。從屏幕質量、軟件體驗到電池續航和充電速度等方面,Cupra Born VZ都展現出了與智能手機相似的便捷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