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激烈競爭中,曾經的“蔚小理”三巨頭正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戰略路徑。
近日,蔚來、小鵬、理想三家企業相繼發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各自的成績單透露出不同的市場策略和運營現狀。蔚來以186.74億元的營收位居三者中間,盡管環比有所增長,但仍面臨50.6億元的虧損;小鵬則以101億元的營收和18.1億元的虧損緊隨其后;而理想憑借429億元的營收和28.1億元的凈利潤,成為三者中唯一實現盈利的企業。
毛利率成為了三家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理想的整車毛利率高達20.9%,蔚來和小鵬則分別為13.1%和8.6%,盡管兩者同比均有增長,但與理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為了提升毛利率,三家企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蔚來選擇通過多品牌布局來分攤成本。蔚來品牌繼續走高端化路線,同時推出第二品牌樂道主攻主流家庭市場,并計劃在2024年底發布第三品牌,定位為高端小車。蔚來希望通過這些舉措,在2025年逐步將整車毛利率提升至20%。
小鵬則選擇了通過新車型的推出和技術降本來實現盈利。隨著新車型MONA M03的熱銷,小鵬的整車毛利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小鵬在技術方面的利潤也更為可觀,服務及其他收入的利潤率高達60.1%。小鵬預計,在2025年四季度,公司將進入高速發展期,并實現盈利。
對于已經實現盈利的理想來說,如何保持并擴大這一優勢成為了新的挑戰。理想通過大空間的增程車型和靈活的價格策略實現了銷量的快速增長,但在切入純電領域時遇到了挑戰。為了提升智能駕駛水平,理想正在加大在車端和云端算力上的投入,并計劃在11月底將端到端+VLM系統的“車位到車位”能力升級推送給全量車主。
面對外部市場的激烈競爭,理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想坦言,不同廠商在輔助駕駛能力上的差距不會縮小,反而會擴大。如何在高效投入的同時保持技術先進性,成為了理想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而蔚來和小鵬也在各自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試圖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