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近期落幕的廣州車展上,汽車行業的風云變幻再次成為焦點。曾經輝煌一時的車企,如今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有的甚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悄然退場。車展不僅是新車型、新技術的展示平臺,更成為了車企生存狀態的風向標。
今年的廣州車展,缺席名單較去年有所增長,從9家增加到了13家。其中,不乏一些曾經耳熟能詳的品牌,如奇瑞捷豹路虎、斯巴魯、捷尼賽思、雪佛蘭等。這些品牌的缺席,無疑給車展增添了一抹暗淡的色彩。而在這背后,是汽車行業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市場競爭激烈的現實寫照。
在眾多缺席的品牌中,高合汽車的命運尤為引人關注。作為曾經備受矚目的新能源車企,高合汽車在今年早些時候就陷入了困境。盡管創始人丁磊曾試圖挽救局面,但最終還是未能避免司法預重整的命運。高合汽車的缺席,不僅反映了其自身的經營問題,也折射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殘酷競爭。
與此同時,一些新興品牌也在車展上嶄露頭角。遠航汽車作為大運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雖然多次參展,但始終未能在市場上取得顯著成績。今年,遠航汽車也遭遇了經營危機,官方回應稱正在進行戰略調整。然而,其母公司大運集團的重卡板塊同樣面臨挫折,遠航汽車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合資品牌方面,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額占比達到了65.7%,全面壓過了合資品牌。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內可能難以逆轉,合資品牌的份額有可能被進一步壓縮。在廣州車展上,合資品牌的缺席和低調表現也印證了這一趨勢。
然而,并非所有合資品牌都選擇了沉默。大眾汽車就展現出了積極的姿態。通過與小鵬汽車的合作,大眾汽車希望補齊在電子電器架構上的短板。同時,大眾汽車還進一步開放了MEB平臺的電子電氣架構開發權限,以進一步融合小鵬的技術經驗。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大眾汽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展示了其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在智能化下半場,汽車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智能駕駛技術的市場熱度在今年下半年卷土重來,越來越多的車企公布了L4自動駕駛量產計劃。特斯拉發布的Robotaxi更是點燃了市場的熱情,明確了2026年能量產上路的時間表。在這一背景下,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國內車企紛紛推出了“車位到車位”智能駕駛方案,展示了中國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廣州車展不僅是一場汽車的盛宴,更是一次行業的洗牌。在這場淘汰賽中,有的車企黯然離場,有的車企則迎難而上。隨著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對于仍在場上的“幸存者們”而言,只有不斷創新、不斷適應市場變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