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摸魚思維(ID:moyusw555),作者:摸魚田掌柜,授權轉載發布。
你好,我是田掌柜。
昨天發布了一篇付費文章,
抖音40天漲粉15萬,變現3萬+玩法復盤
內容大概有2萬字,不僅講了我的項目實操經歷,也從運營的角度去深層次的剖析了抖音的玩法,算是一篇誠意之作。
對很多人來說,確實有啟發作用。
之所以寫這樣的文章,源自于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話: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億萬富翁,最好的方式就是幫助億萬個人”
深以為然,要得就要先舍。
我也經常對會員講: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會吃很多的苦頭,作為過來人,我覺得傳道受業解惑,幫助一部分人解決問題,是自己的功德。
做自己會做的事,能做的事;幫同樣經歷的人,幫有緣人。
緣分到了,很多東西自然就有了。
01
今年圈子里發生了很多事,不過多說。
直說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
市面做的好的同行,都放棄了免費流量。
宅男是:把公司的所有免費流量全部砍掉。
花爺是:星球低價門檻,只帶會員玩項目。
群響是:做投放做付費,只做高端人脈圈。
他們都是年入近千萬的主,跟著他們學是有道理的。
最近很多同行都明顯感覺到,賬號閱讀數據在下滑,包括掌柜自己,也不例外,過去我們的內容打開率能達到20%,一萬粉絲能跑出來2000+閱讀,現在有時候1000都到不了。
為什么呢?
因為同行變多了,模仿我們的人多了,粉絲粘性低。
一個東西沒有了稀缺性,其價值自然會有所折扣。
說實話,這種現象市場上很常見了,是一種規律。
任何回報大于投入的項目,最終都會走向消亡。
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我想到的答案就是:斷舍離!
做營銷的都知道,成交不過是:“我能幫你實現什么”,實現一個月暴瘦20斤,實現1個月通過專業考試,實現1個月賺20萬。
但隨著信息的普及,用戶的認知上來了,他們發現大家都在這么說,在哪里看都是看,在哪里學都是學,無非就是搬運,很快市場便飽和,這碗飯是越來越難吃。
可這時候的市場水平是良莠不齊,看得多學的多的,依舊沒能解決他們的本質問題,用戶也愁、創作者也愁,市場突然變得尷尬起來。
在和多個同行交流后,我隱隱的覺得,成交的模式未來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從“我能幫你實現什么”變為是:“我能為你提供什么”。
前者是重交付,后者是重信息。
相比技術、實操、軟件教學這些東西,其實只要認真的搜索一番,很快便能搜到攻略或者是找到替代品,但信息搜集,歸納總結,數據分析,項目復盤是很多人不具備的。
有句話說:沒有哪個廚師能每次都做得出一模一樣口味的菜。
什么意思呢?
我理解的就是:成功是不可復制的。
菜品、火候、手法、作料都是成菜的關鍵因素;資源、毅力、執行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一個人能做到年入100萬,你去復制他,大概率你只能做到年入10萬,你很難超過他,因為他的項目成功包含了很多他個人的成分在里面。
要想突破這種困境,就得從抄到悟的進階,就要學會斷舍離,就要學會放棄掉一些收益,放棄掉一些流量,做精細化運營。
02
明白了這個原理,我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轉變。
把過去免費獲取信息的方式,改成了付費,因為大多數免費的信息,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或者是有所保留的分享,你自己去研究,耗時間耗精力,還不一定能成。
比如抖音很火的9.9元虛擬資源項目,通過付費學習就給我帶來了新的啟發。
我們從流量端開始去分析。
一、批量孵化口播類主播:
這里有兩個細節:
1.無需鋪墊,直接說明,我有什么,想要就找我。
2.dou+投放,選擇達人相似,直接鎖定大V的粉絲。
拿大V的付費資源去截流大V的粉絲,轉化率絕對是在線的。
二、抓住每一個精準流量
當投放后,有粉絲留言或者點贊等互動時,我們是可以直接收到消息提醒的,誰誰誰又關注了你,誰誰誰給你點贊了,那說明他對你的產品是感興趣的。
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動式營銷,比如這樣:
這樣不違規么?
有風險,但無所謂。
你付出的代價,就是一個未實名的賬號+幾百塊的投放,比如上圖這個視頻3000多贊,是不是等于3000多個精準流量呢?
哪個劃算,這筆賬大家都會算。
三、私域場景化營銷
對于精準粉,轉化也就簡單的多。
把朋友圈做好,就三招。
你有什么課
今天更新了什么課
已報名學員反饋如何
把自動話術寫好,也有三招。
產品介紹,建議思維導圖
產品目錄,建議課程截圖
成交話術,建議聊天截圖
基本上,粉絲都是帶著目的來的,產品的價值在他心里已經有一桿稱了,他自己會去衡量是否劃算,成交不會很難。
這里有一個關鍵詞很巧妙:終身包更新。
這個點我等會講。
四、流量過濾
在社群里,他們會經常提醒最近更新的進度。
以及,不定時的分享福利:“XXX項目免費培訓”。
比如下圖的,抖店無貨源店群。
項目是免費的嗎?
并不是,免費的只是這節課,想學更多就要報高階課。
這,就是他們的項目整個閉環操作。
03
看到這里,你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不明白。
沒關系我們一個個來拆。
為什么要做終身免費的群?
我們也是做社群出身的,先說說為什么我們不做終身免費呢?
一方面,終身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誰都不能保證能堅持那么久。
另一方面,終身是一個長期的責任,運營成本太高,會限制發展。
綜合考慮,圈子里大多數的同行都不會選擇做終身的服務。
而這種賣資源的他們為什么要做終身?
這要從他們的閉環過程說起,他們從抖音里通過dou+達人定向來的粉絲,已經有過一次篩選,其次進入9.9或者99的資料群時,又做了第二次篩選,這時候的粉絲標簽已經非常清晰。
想賺錢、愿意付費、對項目感興趣、愛學習。
那么接下來的環節都是圍繞這群精準粉絲做精細化運營,因為社群是終身有效的,呆在社群里才能獲取到最新的資源信息,其次也是自己花錢買的,肯定不舍得刪除,這個群是有價值的,也會經常關注他。
對運營者來說,只要你一直在群里,一直在我通訊錄里,我就有無數次機會來轉化力,在我已經清楚你的需求之后,要做的就是不斷開發新產品,新項目來促成你二次三次四次付費的概率,所以每出一個新項目,我就開一期培訓班,就能賺一次錢。
終身服務,看似是用戶賺了,其實是運營者獲得了終身的高粘性粉絲。
這個模型,其實在公眾號里也很常見。
比如我們公眾號經常給會接到一些廣告投放,財商課、職場課、寫作課、電商課等等對吧,這些課基本都是9.9元甚至0元就可以學。
他們的目的就是通過體驗課,獲取用戶的信任,從而報名高價課程。
在投放之前,他們會先通過媒介幫忙尋找符合他產品畫像的賬號,比如我是做職場課的,我的粉絲就應該是以職場人為主,那么我就會找一些PPT教學、excle攻略、職場故事這類公眾號進行投放,因為他們的粉絲是有這一塊的需求,這就是第一次的粉絲篩選。
但并不是所有公眾號的粉絲都是垂直的,有的可能是互推,有的可能是裂變來的漲粉,粉絲還需要洗一遍,所以公眾號投放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對課程感興趣,那些愿意付9.9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準粉絲,他們才有付費的欲望。
通過2次篩選,最后的粉絲一定是非常精準的,所以看似廣告主花了幾千幾萬去投放,但這些精準粉絲的價值遠不止這幾千幾萬,可能一期課程收費3000,轉化10個人就能回本,20個人就血賺,這種投資回報比,他不香嗎?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這就是精準流量最好的解釋。
以上是今天的內容,有啟發的點個在看,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