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
曾經在全球市場上風光無限的德系三大豪華汽車品牌——奔馳、寶馬、奧迪(簡稱“BBA”),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業績挑戰。
近期,這三家汽車制造商相繼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數據令人咋舌:BBA的業績紛紛下滑,其中奧迪的利潤更是暴跌超過九成。這一連串的財務數字,無疑為它們昔日的輝煌蒙上了一層陰影。
寶馬將業績下滑歸因于供應鏈問題,特別是集成制動系統故障引發的大規模產品召回,對其財務表現造成了沉重打擊。奧迪則強調了歐洲和中國市場競爭環境的惡化,以及關閉工廠和重組業務的巨大支出。相比之下,奔馳較為坦誠地承認其產品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這一點在其財報中得到了直接體現。
在中國市場,BBA的銷量下滑尤為明顯,市場份額正被自主高端品牌迅速蠶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對BBA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蔚來、理想、問界等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的崛起,傳統豪華汽車品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從具體的財務數據來看,BBA的業績下滑趨勢明顯。奔馳第三季度營收為345.28億歐元,同比下降6.7%;凈利潤為17.19億歐元,同比暴跌53.8%。寶馬的營收為324.06億歐元,同比下滑15.7%;凈利潤更是僅為4.76億歐元,同比下降高達83.8%。奧迪的業績同樣慘淡,營收為153.22億歐元,同比下降5.5%;營業利潤僅為1.06億歐元,暴跌91%。
銷量方面,BBA同樣未能幸免。無論是第三季度還是前三季度,三家車企的銷量均呈現下滑態勢。奔馳前三季度全球銷量為176.32萬輛,同比下降約2.6%;寶馬銷量為175.42萬輛,同比下降4.5%;奧迪的銷量下滑最為嚴重,為125.14萬輛,同比下降10.9%。
在電動化轉型方面,寶馬依然保持著領先地位。前三季度,寶馬集團純電動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19.1%,達到30萬輛。相比之下,奔馳和奧迪的電動化進程則顯得較為緩慢。奔馳前三季度純電車型累計銷量為14.85萬輛,同比下降22%;奧迪的純電車型銷量為11.58萬輛,同比下滑5.9%。
在中國市場,BBA的市場份額正被自主高端品牌不斷擠壓。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0月,傳統豪華品牌零售份額僅為9.2%,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而蔚來、理想、問界等自主高端品牌則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市場銷量屢創新高。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BBA紛紛調整戰略以應對挑戰。然而,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以寶馬為例,該品牌在今年7月宣布維持價格體系、主動退出價格戰,隨后奔馳、奧迪等品牌也跟隨收縮了優惠力度。然而,從第三季度銷量來看,寶馬并未能逃脫銷量大幅下滑的命運。
在中國市場,BBA的銷量下滑尤為顯著。第三季度,奔馳在華銷量為17.07萬輛,同比下滑12.9%;寶馬銷量為14.77萬輛,同比下滑29.8%;奧迪的交付量為15.75萬輛,同比下滑19.63%。這一連串的數據,無疑為BBA在中國市場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為了應對業績下滑帶來的壓力,BBA紛紛采取裁員等措施以縮減成本。其中,奧迪計劃裁減約15%的非生產類工作崗位,以縮減員工隊伍。這一舉措將主要影響開發等職能崗位,在德國或將涉及4500個崗位。
除了裁員外,BBA還在積極尋求其他途徑以應對業績下滑。例如,奔馳在財報中直言面臨著產品轉型等挑戰,并指出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之激烈。寶馬則表示將努力解決零部件質量問題引發的召回事件,并期待在第四季度實現銷量反彈。奧迪則計劃通過更廣泛的產品組合重新定位自己,以提升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盡管BBA正在積極應對挑戰,但它們的業績下行趨勢已經難以逆轉。這一連串的財務數字和銷量數據無疑為它們敲響了警鐘,提醒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須保持警惕并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