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大眾安徽ID.系列迎來重大調整,攜手小鵬汽車共創新篇章
近日,大眾安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做出了重要決策,其ID.系列的后續車型將從原有的MEB平臺純電架構,轉向與小鵬汽車合作開發的CEA架構。這一變化源自ID.系列新車ID. 與眾(ID.UNYX)市場表現不佳,自今年7月中旬上市以來,除少量大客戶訂單外,零售量僅達數百輛。
面對這一挑戰,大眾安徽決定調整策略,將原本規劃于明年推出的ID. 與眾新款車型延后,轉而全力推進CEA架構的首款車型。據悉,這款車型預計將在2025年底實現SOP(標準作業程序),并于2026年正式上市。ID. 與眾的后續車型將在外觀、內飾等硬件設計上保持相對穩定,但電子電氣架構將全面切換至CEA,已開發或接近完成的軟件也需重新適配。
大眾安徽原計劃至2026年推出四款車型,包括基于MEB平臺的ID. 與眾系列,以及基于更本土化的“CEA架構+CMP平臺”的新產品線。CMP平臺是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與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共同開發的新平臺,旨在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然而,在電子電氣架構方面,大眾一直面臨挑戰,導致其新能源車在智能化方面難以與新勢力和國產車廠抗衡。因此,大眾決定與小鵬汽車合作開發CEA架構,以彌補這一短板。
CEA架構的硬件開發由大眾科技(VCTC)主導,而軟件匹配則成為真正的挑戰。小鵬汽車主要提供域控制器等硬件,而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軟件則需由大眾科技(VCTC)、Cariad中國和酷睿程(Carizon)三方共同完成。酷睿程是大眾與地平線合資成立的公司,負責實際的軟件開發工作。然而,項目的驗收和需求提出則需由大眾科技(VCTC)完成,這一過程中還需經過Cariad中國,使得研發溝通變得復雜。
在產品和經營決策方面,大眾安徽同樣面臨一系列復雜的限制。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巔峰時期銷量近500萬輛,主要依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公司。因此,大眾安徽在渠道資源方面相對有限,主要依賴大眾進口車業務的經銷商投資人。為了拓展銷售渠道,大眾安徽采用直營+加盟代理的方式,計劃至今年底覆蓋全國20座城市,2025年底覆蓋70家門店。
大眾安徽的誕生是大眾適應中國市場競爭環境的產物,代表了其主動求變的決心。然而,ID. 與眾的市場表現卻未能如預期般亮眼。這款基于MEB平臺的新車售價在20.99萬-24.99萬元之間,與同品牌、同級別但渠道更廣的一汽-大眾ID.4 CROZZ和上汽大眾ID.4 X相比,價格明顯偏高。因此,有觀點認為ID. 與眾的價格和產品定位并不適應本土市場。
盡管如此,大眾安徽高層仍強調ID. 與眾對品牌和渠道拓展的意義。他們表示,大眾安徽并不急于擴大市場占有率,而是希望通過提供不斷進步的品牌和生活方式,穩步擴大影響力。然而,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大眾安徽的決策流程漫長且復雜,受到德國大眾和大眾中國等多方面的影響。
未來,隨著CEA架構產品的推出,大眾安徽將有望在市場上取得更好的表現。據悉,這些新產品售價預計將在14萬到18萬元之間,與ID. 與眾形成明顯差距。這將是大眾安徽在中國市場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其與新勢力和國產車廠競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