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我國作為全球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巨頭,汽車電子產業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整體實力持續攀升。
在近日閉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一款由國內科技企業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汽車芯片成為了全場焦點。這款芯片以其獨特的“四域融合”技術,即整合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車身控制及網關通信四大功能于一體,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多家國內汽車品牌也在積極布局高性能芯片領域,力圖在這一關鍵技術上實現自主突破。
這款指甲蓋大小的芯片,雖然體積微小,但其制造過程卻極為復雜,需要經過2000至5000道精密工序。據研發人員介紹,該芯片不僅能大幅降低車輛系統的復雜性和成本,還能顯著提升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預計將于年底實現量產。這一創新成果不僅展現了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的普及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科技企業,國內汽車廠商也在加速布局芯片領域。在東風汽車研發總院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在對一款名為DF30的國產自主可控高性能微控制單元芯片進行測試。這款芯片是東風汽車基于自身應用場景理解,針對差異化和核心競爭力需求定制的高端MCU芯片,標志著我國在國產車規級芯片的開發模式上實現了自主創新。
DF30芯片可廣泛應用于動力控制、車身底盤、電子信息、駕駛輔助等多個領域,填補了我國在高性能車規級芯片領域的空白。東風汽車研發總院軟件工程研究中心總監陳濤表示,車規級芯片是專為汽車應用設計和制造的高標準芯片,能在極端環境下保持可靠性和穩定性。這款芯片的誕生,標志著我國在汽車芯片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汽車芯片的市場需求急劇增長。據統計,一輛傳統燃油汽車需要搭載約500至600顆芯片,而新能源汽車則至少需要1000顆芯片,高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的芯片數量更是超過2000顆。未來,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升級,汽車搭載的芯片數量還將持續增加。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周峰指出,隨著智能駕駛等級的提升,汽車單車搭載的車規級芯片數量和價值將持續增長,這將全方位帶動國內芯片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目前,國內已有十余家整車廠通過自研、合作研發或投資的方式進入汽車芯片領域,大幅加快了汽車芯片的研發和應用進度。
為了推動汽車芯片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正加快相關產業標準的制定。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發布的《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到2025年將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到2030年將制定70項以上相關標準,實現對汽車芯片典型應用場景及其試驗方法的全覆蓋。這些標準的制定將有效指引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的發展方向,支撐相關產業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