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上汽集團(600104.SH)的股價經歷了劇烈波動,先是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于11月18日觸及年內最高點19元/股,但緊接著便遭遇跌停,股價回調明顯。截至11月20日午間收盤,股價報16.88元/股,微漲2.18%。這一系列股價動蕩背后,透露出上汽集團正處于新能源車轉型的關鍵時期,而飛凡汽車的回歸及業績壓力,無疑為公司的轉型之路增添了新的挑戰。
飛凡汽車,這一曾獨立運營三年的品牌,近期宣布重回上汽乘用車體系,與榮威品牌合并,成為榮威的高端系列。這一決定,源于飛凡汽車在獨立運營期間面臨的銷量困境和內部競爭壓力。盡管飛凡汽車在獨立期間推出了兩款車型——飛凡R7和飛凡F7,但市場表現并未達到預期。數據顯示,飛凡汽車的銷量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分別為約1.84萬輛、1.45萬輛和2.14萬輛,今年以來的銷量更是持續低迷。
為了提振銷量,飛凡汽車曾嘗試降價策略,但效果并不顯著。其所在的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競爭激烈,不僅有極氪、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外部競爭對手,還有來自上汽集團內部的智己汽車的競爭壓力。智己汽車定位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其產品價格也逐步下探至與飛凡汽車價格重疊的區間,形成了內部競爭態勢。然而,在銷量上,智己汽車卻遠超飛凡汽車,10月銷量更是突破萬輛大關。
飛凡汽車的回歸,只是上汽集團新能源車轉型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的擴大,上汽集團的合資板塊貢獻力度逐漸減弱,而新能源車銷量卻未能填補這一缺口。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僅約三成。銷量的下滑,直接導致了公司經營壓力的加大。前三季度,上汽集團實現營收4304.82億元,同比下滑17.74%;歸母凈利潤69.07億元,同比下滑39.45%。扣非后凈利潤更是同比大跌88.92%至10.5億元。
在燃油車時代,上汽集團憑借合資品牌的優勢,成為了行業的領軍企業。然而,在新能源車轉型的浪潮中,上汽集團的步伐顯得有些遲緩。其推出的多款新能源車型,市場反應并不熱烈。與此同時,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的崛起,更是給上汽集團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今年1-10月,比亞迪的銷量達到了325.05萬輛,同比增長36.49%,而上汽集團的銷量則被遠遠甩在了后面。
面對新能源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內部轉型的壓力,上汽集團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新能源車轉型中保持競爭力,成為了上汽集團亟需解決的問題。飛凡汽車的回歸,或許能夠為上汽集團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仍需上汽集團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