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上汽集團股價大幅波動,新能源車轉型面臨挑戰
近期,上汽集團(600104.SH)的股價猶如坐上了過山車,先是連續兩天漲停,11月18日更是觸及年內最高點19元/股。然而,次日股價便迅速回調,最終以下跌停收盤。截至11月20日午間收盤,股價報16.88元/股,漲幅2.18%。這一股價動蕩背后,透露出上汽集團在新能源車轉型的關鍵時期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
飛凡汽車回歸上汽乘用車,獨立運營之路坎坷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飛凡汽車正式回歸上汽乘用車體系,與榮威品牌合并,承擔起榮威高端系列的角色。飛凡汽車在獨立運營的三年間,銷量與業績始終未能取得顯著突破,同時還面臨著內部品牌的競爭壓力。這一回歸,無疑給上汽集團的新能源車轉型增添了額外的變數。
飛凡汽車發展受挫,銷量低迷成主因
飛凡汽車的前身是榮威品牌的R系列,2020年榮威宣布啟用“R標”作為中高端新能源車型的專屬標志。2021年10月,R品牌正式更名為飛凡汽車,并作為獨立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然而,在獨立運營的三年里,飛凡汽車僅推出了兩款車型,銷量也始終未能達到預期。今年以來,飛凡汽車的銷量更是加速下滑,截至10月底,累計銷量僅為6080輛。為刺激銷量,飛凡汽車曾嘗試降價策略,但效果并不明顯。
內部競爭激烈,新能源車轉型步伐緩慢
飛凡汽車的困境只是上汽集團新能源車轉型的一個縮影。隨著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的擴大,上汽集團合資板塊的貢獻力度逐漸減弱,而新能源車卻未能同步填補銷量缺口。今年1-10月,上汽集團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僅為三成左右。與此同時,上汽集團還面臨著內部品牌的競爭壓力,如智己汽車等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也在爭奪市場份額。
銷量下滑,上汽集團業績承壓
銷量的下滑直接導致了上汽集團業績的承壓。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實現營收4304.82億元,同比下滑17.74%;歸母凈利潤69.07億元,同比下滑39.45%。其中,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撐起了相當一部分凈利潤,剔除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后,其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大跌88.92%至10.5億元。特別是在第三季度,上汽集團的歸母凈利潤僅為2.8億元,環比降幅高達92.85%。
上汽集團新能源車轉型之路任重道遠
面對新能源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內部品牌的壓力,上汽集團的新能源車轉型之路顯得尤為艱難。盡管上汽集團已經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車型,但市場反應并不熱烈。如何在新能源車轉型中生存下來,成為上汽集團當前面臨的一道必答題。未來,上汽集團需要加大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力度,提升產品競爭力,以應對市場的挑戰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