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盈利之路往往漫長且充滿挑戰(zhàn)。特斯拉歷經(jīng)16載虧損,比亞迪亦在虧損泥潭中掙扎了十多個年頭,才終于迎來盈利的曙光。而新興勢力理想汽車,則是在虧損了約8年后,才開始實現(xiàn)盈利。相比之下,蔚來和小鵬汽車至今仍未走出虧損的陰影,盈利時間表依舊是個未知數(shù)。
對于這些新興車企而言,前期的巨大投入與有限的交付量構成了盈利的主要障礙。高額的廠房建設、設備購置以及研發(fā)費用,需要通過均攤和折舊等方式計入支出,導致汽車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變得異常艱難。
具體而言,只有當汽車的毛利潤超過這些固定開支時,車企才能實現(xiàn)盈利。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小米汽車。根據(jù)最新財報數(shù)據(jù),小米汽車在二季度毛利率為15.4%,營收64億元,但虧損18億元,總開支約為27.9億元。到了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7.1%,營收增至97億元,虧損縮窄至15億元,總開支則達到3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汽車交付量的不斷提升,每臺車所分攤的固定開支正在逐步下降,同時大規(guī)模交付也帶來了毛利率的提升。這意味著,小米汽車正在逐步逼近盈利的臨界點。
以三季度數(shù)據(jù)為例,若小米汽車能夠保持當前的毛利率水平,并控制開支在31.6億元左右,那么只要其毛利潤超過這一數(shù)字,即可實現(xiàn)盈利。假設繼續(xù)按照三季度的17.1%毛利率計算,小米汽車需要實現(xiàn)184.8億元的營收,才能達到這一盈利目標。
考慮到小米汽車三季度的均價為24.37萬元,這意味著季度交付量需達到7.58萬輛,即月均交付量達到2.53萬輛,才能實現(xiàn)盈利。然而,隨著交付量的增加,毛利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盡管均攤開支也會有所增加,但總體上應能在2.5萬輛左右達到收支平衡。
從小米汽車的交付進度來看,這一目標似乎并不遙遠。小米汽車今年沖刺13萬輛的交付目標,10月份已經(jīng)交付超過2萬輛。因此,在今年四季度,小米汽車很有可能實現(xiàn)月均2.5萬輛的交付量,從而邁入盈利的門檻。即便今年未能實現(xiàn),明年也必將迎來盈利的時刻。
小米汽車的快速崛起,無疑給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其他車企歷經(jīng)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實現(xiàn)盈利,而小米汽車卻有可能在短短一年內就達到這一目標。這也正是小米汽車備受關注和爭議的原因所在。其強大的競爭力,讓友商們不得不感到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