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合創汽車深陷經營困境,大規模裁員引發關注
近期,合創汽車的經營狀況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據報道,該公司近期進行了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其上海分公司已全面裁撤員工,且賠償金發放遭遇延遲,原定10月31日到賬的“N+1”賠償至今仍未支付,引發了被裁員工的不滿情緒。
據知情人士透露,合創汽車上海分公司已人去樓空,所有員工均已完成離職手續。而在廣州總部,盡管仍有部分基本部門維持運營,但員工數量已大幅減少,僅剩余約50人以維持公司的基礎運作。目前,所有在職員工將遷往廣州市南沙區的新辦公地點,公司內部或將迎來重組。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9月10日,因無法取得聯系,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將合創汽車上海分公司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這一系列變動不僅反映了合創汽車當前的經營困境,也揭示了其面臨的挑戰之嚴峻。
除了組織架構的調整和員工裁撤,合創汽車還面臨著股權凍結的困境。自2024年7月至9月,合創汽車共公示了18條股權凍結信息,被凍結股權數額合計超過2.04億元。作為被告的案件新增百余起,其中買賣合同糾紛占比高達26.2%。
市場銷量的慘淡被視為合創汽車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自2020年4月推出首款純電SUV HYCAN 007以來,合創汽車的市場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盡管此后又陸續推出了Z03、A06和V09等多款車型,覆蓋了13萬至44萬元的價格區間,但銷量始終未能取得突破。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和2023年,合創汽車的銷量均不足2萬輛。今年1至10月,累計銷量更是不足4388輛,同比下降83.32%。
為了提振銷量,合創汽車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年,公司要求體系內員工年內需銷售一輛合創汽車;今年3月,更是推出了“駐點幫扶計劃”,要求員工到各經銷商門店協助銷售工作,并制定了詳細的激勵和懲罰機制。然而,這些舉措并未能顯著改善銷量。
隨著銷量問題的加劇,合創汽車的管理層也出現了動蕩。今年2月,聯席總裁杜蘭離職;去年年底,營銷總監、銷售副總經理、銷售副總裁等管理層人員也相繼離職。這一系列人事變動無疑給合創汽車的未來發展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資金問題也是合創汽車面臨的一大挑戰。作為對比,小鵬汽車注冊資本為400億元,蔚來汽車注冊資本為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7億元),而合創汽車的注冊資本僅為55.23億元。自2018年成立至今,合創汽車共歷經三次融資,總金額約36億元,相較于其他造車新勢力而言顯得捉襟見肘。股東方也經歷了多次變更和“搖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穩定性和發展。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合創汽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智電領域的研發投入、價格戰以及市場營銷成本的增加都對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淘汰賽”正在加速進行,合創汽車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尚需時間驗證。